【推进“两个革命” 开展“学做”活动】踔厉奋发转作风 奋楫笃行提效能

宾川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两个革命”、务实推进“学做”活动,在转变工作作风上踔厉奋发,在提升工作效能上奋楫笃行,全力做好“八件要事”,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服务,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选树先进典型,榜样汇聚力量


深入挖掘身边榜样,培树先进典型,汇聚榜样力量,让全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实现学好身边人、提振精气神,做好当下事、创造新业绩。深入挖掘赵镕、赵醒吾等革命先辈,建成赵镕将军纪念馆,完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全县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8人,其中荣获“国字号”殊荣的有李伯藩、张冬梅、谢红芬、何建群、李建斌5人,《人民日报》点赞宾川八旬老中医李伯藩《一心为群众 义诊十六年》,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彩云南人》推出《大爱医者李伯藩》,CCTV-3【向幸福出发】栏目播出谢红芬老师《扎根大山播种希望 用爱坚守桃李芬芳》。在全省公示拟记的20名一等功公务员中,宾川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施树燕榜上有名。州委推出的33名先进典型中,张冬梅、何建群、常德亮3人位列其中。

教育培训并举,素能双核提升


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在硬件和软件上双向发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性、针对性、时代性、时效性。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6场次、“万民党员进党校”“乡村振兴大讲堂”5期、乡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2期,实现乡科级领导干部培训全覆盖。探索创新开展“青苗工程”培养计划之年轻干部“先锋特训”行动,从269名党员干部中遴选出54名“壮苗”参加青干班,以军事化管理、复合化培训、实战化演练等方式“精准滴灌”育“青苗”。各级各部门通过“乡村振兴大讲堂”“先锋课堂”“红色课堂”“青年夜校”“青年学堂”“乡村振兴·女子学堂”等形式让干部学习教育成为常态化,干部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创新党建品牌,集群效应突显


以党建领航经济发展,项目化推动基层党建“脱虚向实”,建设“红色小广播”拓展党建阵地传播新途径,“精细化”构建区域化城市党建新格局,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夯实城乡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开展“擂台大比武”赛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气象”,一线蹲点调研查准找实基层问题、党建引领“抱团发展”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护林防火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345”工作经验在全州得到交流推广。菜甸村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工作模式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案例被提及,《宾川县菜甸村:闯出产业发展新路子》入选云南省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大调研典型案例,在全省印发学习。

稿件量质齐飞,宣传点面开花


全县开设纸媒、电视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等10个媒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式全媒体矩阵传播的宣传“大格局”。积极推行新闻宣传“积分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新闻宣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点面花开的局面。截至8月底,共收到稿件1800余条,发布稿件1422条,制作视频259条,阅读量达193万,被中央和省州级媒体采用了62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30余篇,同比有增。推出《宾川县:小葡萄串起致富大产业》《宾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引得活水来  助力百业兴》2个系列报道,《人民日报》刊文点赞大理宾川农村电商《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云南日报》专版推出《“果城”宾川:打造世界一流水果之乡》。

夯实以学促做,发展硕果丰盈


全县各级各部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成绩可圈可点,发展硕果丰盈。县公安局特警大队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乔甸派出所荣获“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宾川县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沃土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拉乌乡箐门口村被拟选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柳家湾华侨社区的迎侨堂被列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图文/杨艳梅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