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彝乡拉乌:教师立足岗位学讲话精神谈身边变化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期间,宾川生态乡镇拉乌教育系统师生通过收听收看开幕式等方式,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热潮。老师们立足岗位谈变化、说发展,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对于1989年就开始以代课教师身份参加教育工作的何兴兰老师来说,自己从教30多年,可谓看见了拉乌甚至全县教育的巨变。
提起多年以前学生的就学环境,何兴兰老师满是感慨。
拉乌完小教师 何兴兰
以前设施非常简陋,学生每个星期天上学要背柴米油盐到学校做饭,有时被烟熏得睁不开眼时又跑出来透透气,有时下大雨全是洪水,学生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取水,回到学校时柴被淋湿了生不着火,只能挨饿。


再对比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何兴兰老师觉得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了一个幸福的时代。
拉乌完小教师 何兴兰
现在好了,学校建起了标准化的教学楼,宿舍楼,同学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学生随时都能到图书馆看书,住的都是12人一间的学生宿舍,早餐吃的都是营养餐,每天三餐过后都不用学生自己洗碗,他们只要专心学习。

在何兴兰老师刚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并存,教师们的学识、素质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在何兴兰老师看来,现在的拉乌完小不仅学校硬件设施全面改善,师资队伍力量得到了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质的飞越,这一切可以说是教育公平在山区学校得到了全面体现。
拉乌完小教师 何兴兰
现在教师都是进行专业化的管理,都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学校的教师质量一年比一年提升,最近几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宁愿每个星期回来接送一次孩子,也不宁愿转去别的学校上学,作为教师,我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我感觉到非常的幸运!

同在拉乌完小任教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获得者谢红芬老师,对于教育公平又是另外的理解。
拉乌完小教师 谢红芬
阅读能极大的促进教育公平。


鉴于此,谢红芬老师通过开展阅读、互学共创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孩子们能享受校园生活、积极自主地学习,让孩子们因为阅读而眼里有光、心里有笑!
2018年7月谢红芬老师把2016年获“马云乡村教师奖”所得奖金,又争取到“上海微笑”的支持,在自己家里建成乡村儿童公益悦读馆。目前,拉乌乡村儿童公益悦读馆藏书1818册,有352人办了借阅卡,刷卡借阅量达到了15000多人。现在,悦读馆还在周末的晚上走入部分家庭、村庄,为家长孩子讲故事,与孩子们聊书。
拉乌完小教师 谢红芬
教育工作者要用爱和榜样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与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学生打开思维、心智、心灵,带领学生积极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教育工作的论述,让广大山区教师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好报告精神,更好服务山区教育。
拉乌完小教师 谢红芬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情怀、担使命,与国家、与民族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有为!
拉乌完小教师 何兴兰
我们更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才能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图文/白乘仲 陈若男 温昌盛 茶开云 杨运政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