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访谈】代表委员专访(四)




记者 张镔: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县教体局局长,你认为我县在落实党中央教育目标还有哪些短板弱项?新的一年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人大代表 李应军
近年来,全县教育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推动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突出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安全稳定等工作,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工作目标方面,宾川县还存在着短板弱项: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充分,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区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不足。二是教育质量还不够高,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不均衡。
新的一年,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宾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加快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宾川四中实验综合楼、运动场项目建设,力争启动金牛四小、县第二幼儿园新建和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开展金牛一小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保障县城区学位供给;
二是进一步优化强化办学措施,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教学精细化管理,严格控辍保学,巩固提升“双减”“双升”工作成效,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加大宾川三中省一级高完中创建力度,推动普通高中教学水平晋位升级;
三是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巩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改革成果,持续提升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交流轮岗、招录等机制的实效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县,推进宾川教育现代化。

记者 张镔:新时代、新征程,同样,也面临着新的课题,请谈谈如何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


政协委员 杨星
当前,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建设相比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均、文化产品单一、人才队伍紧缺等问题。如何补齐城乡文化发展短板,破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瓶颈,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持续不断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和“数字鸿沟”。同时,加大对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建设的力度,实现特色公共文化资源全面数字化,以数字化形式,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数据共享。
持续不断改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和州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按照成熟一批上报争取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把文化阵地建好、用好。
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网络架构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通过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准入政策、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等支持社会团体、机构和个人为各类文化工程和活动提供赞助、捐款,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提供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格局。
着力培育文化中介。通过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培育一批文化中介,使其充分发挥文创生产、产品流通、终端消费的桥梁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促进城乡文化健康、持续繁荣。
创新方式,不断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人才是推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持续不断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高全县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艺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积极培养一批基层文化建设的带头人。
强化政策法规学习。《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这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纵深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向,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好《条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去。
图文/张镔 温昌盛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