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大理味】寻年味品民俗  记忆中的家乡味


记忆中的平川土碱小饼干入口酥松、甜香适宜,滋味浓郁而鲜明,回味悠长而轻柔……平川小饼干制作起源于明代,传承历史非常悠久。在明代、清代到民国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平川交通闭塞,发展滞后,饮食文化也相对被制约,交通运输都是靠人背马驮,因此,小饼干成了在运输路上最理想的干粮,也伴随商贾一路前行,演绎了四百多年“山间铃响马帮来”富有诗情画意的历史。而今在平川,土碱小饼干表达的不仅仅是人们对食物的喜爱,在春节吃饼干更是一种亲情的倾诉。

又是春节将至,在平川街一家本土的民间烘焙坊里,67岁的杨秀珍师傅老两口,40多年一直坚持手工做各类糕点与小饼干,延续着这门传统手艺。

循着小饼干的香味,走进饼店,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烤饼香,香味扑鼻而来。货架上,摆满了小饼干,驻足观看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杨秀珍师傅是这家饼干店的主人,做饼干的手艺是经由三代传下来的,从跟随母亲做第一块饼干开始,一直在重复做一件事,良心制作,匠心可见。

平川土碱小饼干用的平川的老品种荞面、麦面,加入土碱,让饼干更香,不仅助消化,还是天然的防腐剂。和面、醒面、擀皮、定型、装盘……杨秀珍师傅制作起小饼干来有条不紊,在丈夫娴熟的配合下,不一会儿,小饼干便在铁盘内整齐地排开。紧接着,便开始小饼干制作的最后环节——烘焙。

“烘焙是小饼干制作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小饼干的口感和品质,一定要控制好火候、温度和时间才能烤出外酥里嫩的好饼干。”杨秀珍师傅说,从挑选原材料到小饼干制作,整个过程需要十余道工序,把好每一道关,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块饼干的品质。

小饼干是平川的传统小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平川人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聚在一起,吃着香酥的小饼干,淡淡饼干香,绵绵情意长,在每一块饼干里,是一年一度故乡的味道,一个热闹幸福的新年开始了。

图文/杨城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