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新学校、新生活!

每天清晨,我乘坐校车,从新家到达新校园;每天下午我乘坐校车,从新校园回到新家。每天一个往返,成了我新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回想三年前,我还是住校生,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每个周五上完早上的课程,学校放学,我和伙伴们就走上了漫漫回家路。弯弯曲曲的山路,爬坡,下坡,一年、两年······也慢慢成了习惯。扶贫政策的实施,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多。贫困补助,生活补助,建档立卡户搬迁······随着政策的实施和力度的深入,我和我的家人,走出了大山,从宾川县钟英赵卡拉村搬迁到了宾川县金牛镇彩凤居委会尼萨新村。我也走出了赵卡拉完小的课堂,走入了新的学校——彩凤完小。我的生活从此开始发生了改变。

尼萨新村,我的新家所在地。村口有漂亮的门坊,村子四周包围着充满生机的果园,村内有崭新的住房,屋内有完备的生活设施,村子里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新邻居。我的新生活,从这个全新的地方开始。

步入新校园,我是紧张的、恐惧的、兴奋的。开学前夕,我紧张到睡不着觉;开学当日,我恐惧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无奈之下,我硬是让妈妈到校陪读。为了缓解我们到新学校的紧张情绪,能够让我们迅速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政府安排了我们赵卡拉完小的老师来陪读,帮助我们适应。看着友善的同学,和蔼的老师,我的恐惧一天天地削弱,渐渐地,我接受了新生活。教室,不再是小教室;同学,不再只有三五个;老师,不仅仅只有七八位;早餐,不再单一;午餐,不再只有一菜一汤;上下学,不再是漫漫山路······

和蔼的门卫爷爷每天都会早早的给我和我的小伙伴打开学校大门;慈爱的老师会鼓励我们承担班级的事务;我们的李校长、赵主任会经常和我们聊天,到我们的新家家访;新同学也慢慢变得特别友善 ,从不认识到和我们手挽手也没用了多长时间。我的同学里,有一个特殊的女生,她的名字叫李仙丽。她因为视力弱,看不清周围的人、事,也无法到校学习,新学校的老师都会三五个人组成一个送教小组,定期到李先丽家教她识字、唱歌,给她讲学校同学的变化,鼓励她主动走出家门,主动和我们玩耍。我在送教老师们的眼里也看到了他们对李先丽的一份浓浓关爱

我们村里,有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她六年级了,但是因为她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常常因为和父母有矛盾就离家出走。而她每一次出走,不到学校,老师们都十分着急。老师们都会找我们同村的小伙伴询问情况,主动联系家长。大多时候,漂亮姐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和我们的李校长、赵主任都会主动帮忙寻找她的下落;到她的家里,给她讲读书的重要性,和她聊天,给她讲道理,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这位小姐姐也顺利的毕业了。老师们为她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新学校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帮扶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为我们的新生活操碎了心。“你家最近葡萄长势怎么样?”“我们请技术员教你们栽种葡萄、石榴的技术,你们学得怎么样?能掌握吗?”“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主动联系我们。”······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关怀,一项项措施,一项项政策,帮助我的爸爸、妈妈摒弃了在山里生活时的落后观念,掌握了在坝子里生存和生活的方法。

       我家不再种植玉米,开始了经济作物——葡萄、石榴的种植尝试;农闲时节,爸爸妈妈也不再像在山里生活时一样无所事事,他们开始学说“外面世界”的语言,开始学当地人打工挣钱,努力生活的精神,开始学先进的生活方式。爸妈打工挣钱,努力生活,要求我好好读书······我们家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我家的生活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滋味,开始有了盼头。

我搬离了老家,爱上新家,不是我喜新厌旧,而是因为新家是新的开始。我走出赵卡拉完小,接受彩凤完小,不是我不念旧,而是因为我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搬离山村,爱上坝子,开始新的生活,不是我忘本,而是我想和我的爸妈一起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我爱我的新家,我爱我的新学校,我爱我的新生活。


图文/冯兴秀

编辑/王静红

责编/七郎、

审核/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