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副刊】客来客往
客来客往
赵思良
小时候喜欢做客,有肉吃,有新衣裳穿,还可以偷懒贪玩。
那是一段深嵌入人生记忆的幸福时光。冬日暖阳洒满农家小院,简陋,干净,洒了水,铺上松针,这便是客场。主人忙得脚不点地,一脸的幸福。四邻八舍几乎全村动员,义务劳工,都分配了不同的工作任务。客事总指挥,俗称“喊叫”,一般由嗓门大、威望高、办事公正的长者担任,全体帮忙乡邻都必须绝对服从他的指挥;有三五个大厨负责掌勺,管控着大锅大灶大食盆,主家的盛情,尽在勺下;有七八个婆姨媳妇负责淘米洗菜刀工,菜刀翻飞,案板震响,嬉笑阵阵,要的就是热闹!十多个壮年后生负责把全村各户的“八仙桌”全部搬来,事后再逐户送还,一借一还间,尽显信义古风;一群年轻漂亮的村姑,分桌负责席间上菜、续菜服务,流水席,留下的不仅仅是细心周到的筵席服务,还有客人对姑娘的品能评价,如果有缘被哪家后生看上,留下的可能就是人生了;唢呐师傅地位尊贵,待遇特殊,可独享一桌,菜品随时添加更换,烟酒特供,以酬谢其自始至终鼓着腮帮子把那几个熟悉的小调吹上数百遍;其他诸事,有专门负责烧水泡茶的、倒酒递烟的、收礼记账的、给小孩发糖果零食的等等,这是一个合作严谨的团队,真正做到了人尽其用,物尽其宜,事尽其美。
在一个小孩子的眼中,一场婚礼有四大看点:一是追在迎亲队伍中看新媳妇,有好事者会出坏主意“闹婚”,闹得新人哭笑不得,逗得客人哄堂捧腹。二是看记账的先生挂礼,客人有的送三五元现金,有的送一升大米,有的送红糖鸡蛋,先生的字写得漂亮工整,账算得分毫不差。三是抢炮仗,把未爆炸的哑炮剥出药粉,用小石片压在大石板上,使劲一踩,噼啪爆响,这个玩法很危险,也很刺激,经常有小伙伴被炸得哇哇乱叫,抹干眼泪还可以接着再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吃饭了,四荤四素八大腕,素菜不论,荤菜分别是酥肉、红干巴、粉蒸肉和东坡(黑皮),按人头摆盘,每份八块,肉块下面衬垫着可口小菜。有的客人只舍得吃素菜,席散后用一根竹棍把自己的那份肉片串好带回家去,第二天再回锅加工让老人和孩子吃,小小四块肉片,孝爱勤俭全有了。
单就吃的方面来说,最实惠的当属吃杀年猪饭,不用随礼金份子,不用管繁复规矩,只需放下手中活计,放开肚腹大吃猛喝即可。来客不多,三五桌而已,都是至亲老友,随便得很。吃食当然以肉为主。当天杀的猪,还带着猪体温的护心血(槽旺),撒上一把老腌菜,大锅猛火一炒,是家家必备的杀猪招牌菜;老酱葱花炒回锅肉,最是解馋;猪血大肠心肺豆腐加川芎菜煮一大锅,用糊辣子打蘸水,最受欢迎;猪小柳炒白菜丝,回味无穷;粉蒸排骨加土豆,风味独特;刚出油锅的酥肉,香味浓郁,容易上火;胡萝卜煮青菜杆,寓意吉祥,清凉败火;青笋黄瓜拌凉菜,开胃下饭,可解油腻……酒酣人散后,主人家把剩下的猪肉腌制起来,制火腿,制香肠,制风肝,制腊排,全家一整年的肉食就算齐了。腊味飘香之时,春节已近,又是一个月的饕餮盛事。
在农村,除了杀猪饭,还有从大年初一吃到十五的年饭,清明节一个星期的祭祀酒,都是做客吃饭的好去处。这类客事仅在本村本族小范围内轮流操办,没有礼金往来的压力,没有规模排场的虚礼,只有随来随走的闲适,有啥吃啥的随意,以及主客不分的浓情厚谊,邻里互帮互助、共享共乐的无字规矩。年复一年,年年相似,年年不同,不变的是文明的延续,礼的传承,亲友们的真情义;不同的是农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农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积年老者尽享晚年幸福,弱冠后生也在不断的客来事往中成长成熟成人。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情世事,乡风民俗,尽在客事一场。但是,文明的传承,不幸遭遇作风不轨之心,难免尴尬。
入职之后,算是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和人事身份,却发现做客并不全是轻松潇洒,更有无奈和狼狈。婚礼丧事乔迁客,寿宴洗三升学酒,把人吃得膘肥体胖的同时,也能把钱袋刮得干干净净。一个小有势力的土豪,一年之内办了三场客事,分别是:儿子升学、新居落成、老太爷寿宴。老先生大喜,摆开阵仗大宴乡党,照名单请客,把全村在册人口一网打尽。搞得人心惶惶,噩梦连连,再有接到请柬者,便戏称“罚款通知书又来了”。 作为一个乡曹小吏,薪资收入本就拮据,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已属不易,现在却要为他人的大喜造成自己的饥荒,还得心甘情愿满心欢喜。此尴尬之一。
做客讲究礼尚往来。热情好客、遵道崇礼是优良传统,排场攀比、面子文章也是人性所趋。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在近年来喧嚣热闹的客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客事设席已多数转移至酒楼饭馆,由专业的餐饮团队全程服务,免去了主客双方的劳役之繁,只是没有了办客的感觉。八大碗四片肉的场景已难追忆,取代的是十人大桌,高端大气,南北大菜不厌其多,海味山珍不厌其精,烟酒各项不厌其名贵,吃不完的菜没人打包,大盘大盘的倒进泔水桶被抬走。礼金份子标准也被极不情愿的主动哄抬,收了钱就要还礼,做客凑份子的期待着零存整取,办客收礼的必得分期按揭,偶有来而不往者,定遭对家记恨数年。宴罢消停下来细算此帐,却发现主客双方两败俱伤,钱都到哪里去了呢?饭店老板笑了,副食店主笑了,菜贩子笑了,也许一些不良商家笑得更欢,比如地沟油产业。此尴尬之二。
现在公职人员办理客事有了纪律限制,规矩约束,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客事乱象。但是仍有好事者热情不减顶风而上,孩子满月、周岁要办,高考得中要办,乔迁新居要办,光荣退休要办,老人寿诞要办,甚至添置一辆新车也要热闹一番。正式场合不让办,就转移阵地偷偷摸摸的办,办到农村私舍,办到家人亲戚名下,只要能收到钱就行。直办得自己筋疲力尽,直办得旁人怨声载道。稍有权势者,无需声张,自然可以门庭若市,豪商巨贾们会不请自来,属下职员也能心领神会,人到礼到,这其中会发生什么交易,不言自明。一朝事发,执纪人员办公到了客场,轻则警告处分,收缴违纪所得;重则掉纱帽丢饭碗,到时若还想诚心请两个真客,恐也难了。此尴尬之最。
怕做客,烦了,累了,穷了;盼做客,特别怀念那种没有规矩约束,没有经济压力,没有铺张浪费,没有职场利益动机,只有浓浓的、纯纯的人情味感觉。
电话响了,是老友:“过年了,咱哥们也该聚一聚,好好的撮一顿热闹一下,没有其他内容,就是大家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前段时间工作太忙,纪律规矩又严,都把人憋坏了。我已经通知了其他几个吃货,所以你务必参加。我请客,大家买单,AA制!”
好!!!
作者/赵思良
编辑配图/杨宏毅
审稿/刘灿
终审/杨凤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