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之问”宾川答卷大讨论征文】做好有效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有效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
宾川县乡村振兴局 蒋春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宾川县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举全县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朝着让宾川各族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进。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将防止返贫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坚持常态化开展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严格落实 “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核查、一月一清单、一月一交办、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七个一”工作机制,监测对象纳入后及时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双包保”责任,加强帮扶力量,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消除风险。通过“七个一”制度确保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监测对象精准、风险成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力量有力、帮扶成效明显。强化“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宣传推广,积极引导农村低收入人口知晓、会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群众端,统筹组织,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联动,建立“群众点单、干部收单、部门办单、县里督单、群众签单”闭环五单模式。线上线下监测帮扶“双线合一”,不让一户一人返贫致贫。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以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双组长的宾川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建立双领导小组、双组长、双月调度的“三双”工作机制。保持沪滇协作、驻村工作队、社会帮扶等机制不变建立“包乡带村”工作责任制。35名县处级领导挂钩全县10个乡(镇),挂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相对较重的63个村。切实把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抓紧抓牢抓实。建立“1+N”规划政策体系,印发《宾川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措施》,压实县级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和乡镇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过渡期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社会综合帮助等各项衔接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等成果持续巩固。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巩固提升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教育保障,新建县第二幼儿园、金牛四小,扩建金牛一小,着力破解学前和义务教育入学难等问题,重点实施宾川四中实验综合楼建设、宾川三种整体搬迁、“5G+远程互动教学”智慧教育普惠提质等项目,推动高中阶段教学水平晋位升级,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21年兑付“润雨计划”“雨露计划”等补助2045人次333.45万元。进一步强化医疗保障,完成县医院改扩建和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入列“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县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达70万人次20168.69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67万人。进一步强化住房保障,对今年来因降雨、火灾、地震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危房开展全面排查,投入630万元实施农村住房抗震改造500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进一步强化饮水安全保障,启动投资1.27亿元惠及107个村民小组27802人的平川镇沿江民族地区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22万元实施31件农村人饮项目的维修养护项目,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综合运用民政、残联、保险、政府救助基金等措施,实施精准救助,确保兜牢、兜实、兜住。截止目前,全县4587户10078人享受城乡低保金2718.94万元,850户874人享受特困供养金790.22万元,871户享受临时救助262.13万元;5123名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385.31万元;1户享受防贫救助基金2万元,赔付防止返贫致贫保险314户149.77万元,筹集148.63万元为9909户脱贫户购买2022年度返贫保险。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宾川县农产品主产区县主体功能定位和“宾鹤工贸协同”城镇发展格局要求,优化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资源要素和人口合理配置,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一廊双核”“三带组团”融合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高位推进“县城至鸡足山经济走廊”、做特做靓县城片区、做精做美鸡足山片区,打造钟英、拉乌、平川山区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带,打造力角、金牛、州城、乔甸、宾居坝区乡镇金沙江干热河谷绿色发展示范带,打造鸡足山、大营、乌龙坝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实施基础固县战略。进一步筑牢宾川县“三水”基础,充分利用鲁地拉水库提水、滇中引水和洱海汛期弃水三大水源,筑牢全县“智慧水网”建设基础,抓实海稍水库扩建,大银甸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一批小型水库,加快实施水资源互联互通工厂,推进宾川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工程,建立高效节水用水体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进仙鹅水库水源地保护治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立“从源头到水龙头”的饮水安全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构建“四通”体系。围绕将宾川打造成与大理同城化、全州“北进川渝”的重要节点,实施通村硬化路和县城路网联通项目,打造“三纵四横一环线”县内畅通体系,完成与大理一体联通,实现川渝、大滇西旅游环线立体打通;实施光纤改造和光网建设项目,建立宾川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综合配送体系,推进“数字宾川”“数字农业”建设,实现重点产业信息路畅通;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气化乡村”建设。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坚持以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打好产业融合攻坚战。做强百亿级“两果”特色农业,立足金沙江干热河谷优势,聚焦世界“绿色食品牌”,按照“大产业+新主题+新平台”的思路实现现代农业“一二三”行动,抓实“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争创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持续做优葡萄、柑桔、蔬菜、咖啡等特色农产品,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每户均有增收产业。做大百亿级文旅产业。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漫步苍洱”东线,围绕建设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实施精品农庄、花桥及石马江田园综合体,金牛镇乡村振兴示范园、鸡足山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实现水果、文旅、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产值翻番,成为全州农工贸协同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产城融合体系,完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化“三农”资金投入,财政资金优先向“三农”倾斜,全面落实过渡期内的各项政策支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县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农场+农场托管”“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模式,坚决不发生返贫的底线。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实乡村建设。抓住全省、全州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的有利时机,按照“试点要提质、面上要扩量”的要求,全力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规划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1个精品示范村、81个美丽村庄建设,同时示范引领,以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侨乡文化”、罗官村委会“葡萄产业+乡风文明”、鸡足山镇寺前村“农文旅融合”、尼萨新村民族团结示范建设、新庄村“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成功经验做法,大力推进乡村建设。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应当秉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作者/宾川县乡村振兴局 蒋春旺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