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拉乌乡:劳务经济催开致富花




拉乌是宾川县最边远的少数民族山区乡,全乡主要经济收入以核桃、烤烟、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主。近年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效益下滑,导致群众增收困难。拉乌乡积极思变,全乡上下围绕技能培训、构建信息网络体系、维护权益保障等工作重点,鼓励群众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做成增收富民的大产业。



来到位于小河底的柑桔基地,朱开心夫妇管理的40余亩沃柑已经丰收在望,但他们丝毫没有放松,仍忙着在果园里除草、剪枝。

据了解,朱开心夫妇的老家在拉乌乡箐门口村委会磨盘箐村,以前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山羊和种植核桃,一年的收入除去生活开支已基本没有剩余,每年都过着“先用后还”的日子。
拉乌箐门口村委会磨盘箐村中社 朱开心:我们以前在家种植核桃,养牲畜,每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块。

1
2

2021年8月,朱开心听说邻村村民在县城周边的沃柑基地务工,年收入还可以,于是夫妇两人经过报名选拔后进入公司,虽然以前在拉乌没有管理柑桔的经验,但在公司统一培训后,夫妇俩很快就上手了。

1
2


3



据介绍,朱开心与妻子管理的沃柑共有43亩,今年的产量有15万斤左右。按照公司给的果树管理费和果子销售提成,朱开心与妻子今年的收入与在家中比起来很是可观。
朱开心
拉乌箐门口村委会磨盘箐村村民
出来外面帮公司,今年估计有四、五万的收入。


像朱开心家这样外出务工的群众在拉乌乡不在少数。近年来由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前些年有所下降,导致拉乌乡群众增收困难。拉乌乡多渠道积极鼓励群众外出务工。
赵彬
拉乌乡宣传委员
根据企业的招工要求,我们及时进行宣传,在务工前开展维权、安全知识等培训,并及时的对接外面的务工人员,做好回访,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拉乌乡还紧紧抓住东南沿海用工有利时机,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向东南沿海输出,对接收地的食宿、岗位、企业用工待遇、签订用工合同等方面均做了妥善安排,直至抵达企业之后接受培训合格后正常上班。



拉乌乡群众还积极共享务工信息,利用自己掌握的务工信息,在逢年过节返乡之际带动周边群众外出发展。经过群众自发组织和政府政策支持,如今到外面发展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务工经济成为拉乌乡的一大“新兴产业”。
朱开心
拉乌箐门口村委会磨盘箐村村民
我们村的农户大多出来发展了。
赵彬
拉乌乡宣传委员
目前,在外面务工的人员,有2100人左右,务工经济估计在4000多万元。
图文/陈若男 白乘仲 李永松 王俊斯 杨运政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