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南湖红船抒怀(散文)

南湖红船抒怀(散文)

     •代义国•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旁鸳鸯起。”宋朝诗人苏东坡对嘉兴南湖曾留下这样美丽的吟唱。千百年来,南湖以自己特有的风姿享有盛名。现代,南湖更是以诞生中国共产党的红船而闻名遐迩。我们既然游了南湖烟雨楼,进了南湖革命纪念馆,更要去看看湖中那艘负载过“开天辟地”大事件的南湖画舫。

夏日南湖,湖波浩渺,菱花飘香,景色宜人。停泊在湖心岛烟雨楼前东南岸水面的红船,已穿越岁月101载。

这令人魂牵梦绕的南湖,虽无西湖的潋滟娇美,也无太湖的泱泱淼淼,更无洞庭湖的浩浩烟波,但每当进入雨色苍茫、湖烟四起的盛夏七月时,它就显得极具韵味了。这是一艘周身丹红、雕花饰金的丝网船。让南湖如此神采奕奕、风光霁月的,正是在这艘长16米、宽约3米的单夹弄丝网船上,101年前发生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艘游船上,通过了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轮红日,喷薄出东方!红船,是革命的航船;南湖,是革命航船起航的港湾。

登上这艘红船,我们不免生出几许神秘感。钻进窄窄的船舱,环视四周,仅见一张八仙桌,几只白色瓷杯,十余把木椅,构成了中共一次党代会的会场,简朴得让人无法想象,却庄严得让人肃然起敬。这红船虽窄,而负载极重;这红船虽小,却名垂青史,它与后来的井岗翠竹、瑞金水井、遵义会址、延安宝塔、河北西柏坡、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一起组成了中国共产党战斗历程的神圣标志。

100多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令人向往的红船中舱里,当年的“一大”代表仿佛还在开会:长沙党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党小组代表董必武、陈谭秋;济南党小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上海党小组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党小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旅日党小组代表周佛海;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等人,都一一在座。定睛看看,却总看不到广州党小组代表陈公博。这让我狐疑。经探问才知道,原来,当年“一大”在上海卢湾区兴业路76号李汉俊家开会时,有密探闯入。第二天,会址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这艘游船时,陈公博因受前夜的惊吓,此时此刻已带着新婚妻子溜到别处度蜜月去了!这一情况,多少让我感到一些意外……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历史长河的巨浪也颠簸着最早上船的12位代表。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重要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

南湖所特有的烟雨苍茫的氛围,足以使人们生发跨越历史的思索:南湖红船载着七月的嘱咐和重托,在漫漫岁月长河上执著前行。她是一个伟大政党的摇篮,是一部恢弘传奇的开端,是一种可贵精神的发源。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们,在南湖红船风云聚会。他们以中国脊梁为笔,以赤子热血为墨,书写世纪宣言,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如红日般喷薄而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南湖之舟的革命圣火,燎原成中国光明的前程。嘉兴南湖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因此载入中国的史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缆起航的地方;南湖红船,穿越峥嵘岁月的风烟,穿越沧桑历史的悲壮,在彩霞满天的黎明,驶入中南海。南湖红船的舵手们,迈着胜利的步伐登上天安门城楼。

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 ……

南湖岸边垂柳依依,撩起我们无边的思绪;湖中水面波光粼粼,搅动我们心湖的波涛。回首望去,红船在满湖跳动的浪花里,迎着喷薄而出的旭日继续航行。


作者/代义国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