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杨树荣•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现在也如此,临近农历的年底,我就想着过年的事,特别回味着家乡的年味。我的家乡沙址在鸡足山脚下,自古以来与鸡足山山水相连、情同手足,于是家乡也受鸡足山文化的影响,民风民俗格外淳朴,就连年味也显得特别的浓厚。

过年了,敬本主是各家各户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沙址白族与其他地方白族一样,大多数人敬仰本主,他们相信只要一心向善,神灵自知。为此,每当大年三十前后,当地村民都要到本主庙敬献三牲,虔诚祈福,祈求本主护佑全家一年清吉平安、兴旺发达。每当这个时候,本主庙热热闹闹,香烟缭绕,亲戚朋友相邀会聚,敬本主的同时大家相互交流,密切关系,亲上加亲。将敬献过本主的猪头肉、公鸡肉、刀头肉一锅煮,加上其他供菜,亲戚朋友们在推杯换盏中一起分享美食。届时本主庙显得相当热闹,苍老的古柏树下,古老的戏台上,每个角落里都有欢声笑语,大家共同感恩新时代,感恩本主,感恩亲戚朋友,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未来的一年,在酒足饭饱之后高兴离开本主庙,在古老的年俗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过年了,接本主是家乡一项非常热闹的活动。接本主是白族地区古老的民俗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沙址地区的寺前村,每年接本主都很热闹,村里村外到处喜气洋洋,加上远近游客的观光,浓浓的年味也让人难以忘怀。寺前村的接本主活动,包括接本主、祭本主和送本主,时间需要两天,整个活动热闹有序,喜庆祥和。第一天早上,接本主的队伍早早出来搭彩棚,扎彩轿,裱糊祈福牌,后勤保障则负责采购、搭灶、打扫卫生,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开展准备工作。早饭后,全村男女老少换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广场整装待发接本主,特别是接本主的队伍个个精心打扮,非常引人注目。开始接本主,香案先行,彩轿在后,五色彩旗紧随其后,霎时间唢呐高奏,锣鼓喧天,耍龙舞狮,鞭炮阵阵,诵经声声,长长的队伍载歌载舞,浩浩荡荡地去到本主庙接本主。在本主庙仪式结束后,抬轿人员将本主神像恭请到彩轿里安顿好,再由本年度结婚的两名男子燃放鞭炮后,接过彩轿抬着本主神像,又是一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回村。本主接受着村里家家户户的祭拜、敬仰的同时,开展耍龙舞狮及精彩的文艺表演,让本主接地气,与民同乐,识人间烟火。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升起,村里农户有的端着元宵,有的端着供菜和糖果,还有的手捧鲜花,陆续前来祭拜本主,祭拜延续到十一点左右结束。早饭后,待本主接受完全村家家户户的祭拜、敬仰、恭送后,由接本主的队伍负责按礼仪将本主神像送回本主庙。之后,全村人及外地赶来的亲戚朋友一起聚餐,浓浓年味、依依深情,在白族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完成一次人类情感的升温以及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升华。

  过年了,登鸡足山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据《徐霞客游记》载:“街子者,惟腊底集山中,为朝山之节”,俗称香会,均在每年腊月十五至新春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到鸡足山祈福、朝拜,祈愿新的一年事事顺意。大年初一这天,当新年的鞭炮一阵又一阵响过之后,太阳缓缓升空,暖照着山间的村落田野。乡亲们吃过新年甜甜的元宵之后,身着鲜艳的白族服装,老老少少,成群结伴来到香会街看热闹,此时外地香客游人也已来到了香会街,街上人流如织,街道两旁是一间间整洁的铺面,饭店、民宿、超市……家家铺面门上都贴好了崭新的春联,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熙熙攘攘、富有新年色彩的人流中,路两旁一个个临时的小摊点井井有条,本地小吃更是别具特色,沙址米粉、豆粉、凉虾、泡梨、泡木瓜、泡橄榄…还有鸡足山的山珍冷菌、香菌、木耳、白参、树衣、树花、金雀花等土特产品和来自外地的水果,到处琳琅满目。沿着热闹的街道继续往上走,便来到了鸡足山“山门”——灵山一会坊。灵山一会坊始建于明万历癸卯年(1603),1985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宏伟壮观,飞檐翘角,凌空振翮,斗拱石雕,古朴典雅。走过了灵山一会坊,初登云路,朝山便从这里开始了。经过一路登高观光,最终来到鸡足山最高峰天柱峰。

大年初一这天,天柱峰金顶寺非常热闹,各家老小相约结伴爬金顶,有的携老扶幼,有的组合儿时的伙伴,边爬山边说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娓娓谈叙过去的时光里留下的故事,时笑时叹,思绪也如金顶上空的悠悠白云走走停停,别有一番滋味。一路上,上上下下的人很多,仿佛飘荡在天柱峰上的一条大彩带,特别引人注目。到了金顶寺,人流如织,睹光台上、天王殿里、金殿前面、楞严塔下、饮光殿和大雄宝殿里到处人头攒动,一番“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景象。人们在睹光台远眺无垠山河,虔诚许下美好心愿,祈望着新的一年里家人身体康健、亲朋事事如意,祝福着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强民富,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信心,缓缓下山,回归到各自生活里继续奋斗拼搏,幸福的年味早已深深烙在记忆深处。


作者/杨树荣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 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