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山外青山

山外青山

 ◎/董黎霞

    几场雨过后,宾川这座热气腾腾的小城明净而润泽了起来。树上、房屋上、马路上……时代的车轮扬起的尘土,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湿润的路面闪着光,翠绿的芒果树叶闪着光,清亮的天空中,太阳和棉花糖一样的云朵捉迷藏,笑声点亮了风,风争抢着从窗户进来,把我们拥入怀里。

对着电脑屏幕,我们已审核完许多许多的材料,若是往年审核纸质材料的话,垒起来,恐怕已有小山一般高了!中场休息,才觉得颈部僵硬,肩膀酸痛,连腿脚都有些麻木的感觉。

大家提议,到走廊活动活动,让身体舒展、拉伸一下!

     站在宾川四中高高的综合楼三楼的走廊上,雨后的校园尽收眼底。树更绿,花更艳,晶莹的露珠在草叶上滚过来,滚过去。孔子的雕像静穆着,“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的校训在一大片格桑花的掩映下,更显沉稳与厚重。

校园外,是田野。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树连成片,把干旱的宾川坝装点成一大片翠绿的海洋。风来,绿浪翻飞。南面的小圭山干旱常年光秃秃的,因这几场雨而焕发了生机。东面的高高的群山,绿得分出了层次的美感。深绿的乔木下是随着雨水疯长的浅绿的灌木丛,平时裸露出岩石和黄土的地方,也覆上了一小层新长出的柔柔的、嫩嫩的草,仿佛大山的肌肤长出了一小层绒毛,使人看上去就很想触摸一把,感受那毛茸茸的绿色带来的触觉快感。西面更远的地方,隐约能看见鸡足山巍峨的轮廓,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同事拿来石榴,我们在笑谈中分享着果乡的甜蜜。两三位老师同时在剥皮,我注意到一位年长的教师,他剥出的石榴最规整,一小瓣一小瓣的红玛瑙完整的在一起,很少有散落的石榴籽。一番夸赞后,老教师给我们道出了剥石榴的秘诀。

“你们看,这石榴皮是会说话的。从皮上凸起的纹路,我们能看出一个石榴有几瓣。”他边说边拿起两个不同的石榴,指给我们看纹路,判断里面不同的瓣数。

“我们以石榴嘴为圆心,根据石榴的大小,以2-3厘米为半径,切一圈石榴皮下来,下面果蒂的地方也同理切下一圈果皮,再沿着侧面纹路凸起的地方划上几刀,这样剥出来的果实就完整了。”他边讲解,边示范。果然,剥出来的石榴每瓣籽粒完整,而且每个石榴的瓣数和他之前预测的分毫不差。

      我不由得对这位老教师肃然起敬!闲聊中得知,他读书的时候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父亲去世得早,几个弟妹也在上学,一家老小七八张嘴全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母亲硬是咬着牙把他供到了高中毕业。本来再补习上一年是有望考上大学的,可他实在不忍心看到母亲这样没日没夜的辛劳,便回家和母亲一同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弄不懂的就向别人请教。因此,关于农村生活的所有技能,他都是一把好手。他还在村里当过会计,农闲时候也总喜欢找些书来学习,后来因机缘巧合,他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教授附设初中班的数学课。他同样把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精神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只不过两三年功夫,他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就成为当地的佼佼者。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后来,他通过考试成功转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再后来,他被选拔到了高中,为家乡源源不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

我看着他平静的面容,睿智中带着包容的目光,我对他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我想到了卖油翁卓越的技术,我想到了庖丁解牛精湛的手艺,我想到了宾川四中从建校至今不长的时间里成功创建省一级高完中的成绩……这些,哪一样不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结果?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因为我们用虚怀若谷的心去学习,用勇于攀登的脚步去奋斗,我们才翻越了眼前一座座卓越的山,又奔赴下一座更卓越、更伟岸的山!


作者/董黎霞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