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梁河:救援竹竿“上岗”,全民参与织密暑期防溺水安全网!

图片

夏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梁河县多措并举,明确“预防为主、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家校联动”的工作原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梁河县学生防溺水工作方案》,为全县防溺水工作提供制度指引,干部群众和家长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防护格局,一张“多方联动”的安全网,正悄然守护着夏日的安宁。


精准宣传

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梁河县多维度织密防溺水宣传网,通过召开2025年学生暑期防溺水工作部署会,通报全县2025年溺水隐患点责任分工情况,安排部署暑期学生防溺水工作;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发放1000余份防溺水宣传材料;利用应急广播、乡村大喇叭在假期每日循环播放安全提醒,全方位普及安全知识。

图片

各学校严格落实“1530”安全工作提醒机制,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累计发放相关信件近3万封、推送安全提示5万余条、召开主题班会647场、走访家庭9000个,还组织手抄报评比、情景模拟演习等互动活动,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图片
曩宋阿昌族乡供图
图片
芒东镇供图

中小学利用寒暑假开展家访,督促家长落实监护责任;严格执行“一群一规四制度”,通过班级群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离校返校时间,确保监护无缝衔接;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法制副校长累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127人次,覆盖师生及家长达37147人次,真正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防护闭环。


公园湖畔:

警示牌划边界,爱心装备添助力

图片

龙潭公园的湖岸线旁,蓝底白字的警示牌上“禁止钓鱼、游泳、戏水”的提醒清晰醒目。湖边专门设置的“应急救助点”里,统一配备的救生装备,是常来公园的遛弯的热心市民捐赠的,上面还细心地贴上了“市民捐赠,非用勿取”的字样。带孩子到公园游玩的家长说:“看到这些装备,心里更踏实了,带孩子来玩也更放心了。”

图片

如今,公园里偶尔有孩子靠近湖岸,也会有散步的市民轻声提醒。警示牌划清了安全边界,群众的热心参与则让防护多了一份暖意,湖边违规逗留现象明显减少。



河畔两岸:

“救援竿”守岗位,群众配合添合力

图片
九保阿昌族乡供图

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岸边,救援长竹竿整齐排列,这些竹竿成本低、易获取,既能弥补专业救援设备的不足,也让施救者在紧急时刻能更安全地开展救助。全县河畔沿线230块安全警示牌中,部分沿岸村民自发增设了简易警示牌,用直白的话语提醒注意安全。

图片
图片
曩宋阿昌族乡供图

作为“责任网格化”的重要一环,沿岸的公安机关、水利部门与周边社区、学校建立了联动机制:水利部门定期排查河道隐患并录入台账,公安机关加强日常巡逻,学校则通过班主任向家长推送防溺水提醒,形成“四方协同”的防护网络。

图片

“救援竿”守住了安全底线,多方协同配合让防护更接地气,河畔安全网越织越密。


乡村池塘:

方言牌明风险,农户主动补短板


图片

九保阿昌族乡丙盖村的田坝旁,几口鱼塘边新挂起了警示牌,“鱼塘水深危险,禁止游泳、戏水”的提醒清晰易懂。不少鱼塘主结合实际,主动加筑了防护围栏,在塘边显眼处放置了救生竹竿。

微信图片_20250702162506.jpg

小厂乡供图

“暑假孩子多,村民们自发给鱼塘加个围栏、挂个牌子,‘自家事自家管’的氛围,比任何规定都管用。”村支书赵洪文说。如今村里的池塘边,村干部定期检查救生装备,路过的村民看到孩子靠近塘边,也会随口提醒几句。警示牌说清了风险,群众的主动补位让乡村池塘的防护更到位。

水库坝塘:

设备升级提质,巡逻联动保安全

图片
勐养镇供图
图片
小厂乡供图

在全县排查出257处防溺水隐患点(其中高风险17个、中风险104个、低风险136个),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包保责任,周边村民组成了义务巡逻队,配合管护人员在清晨、傍晚等时段巡查,提醒钓鱼者远离深水区,劝离玩耍的孩子。

图片
曩宋阿昌族乡供图

目前,全县水库坝塘的救生装备配备齐全,管护人员与巡逻队形成联动,让安全防线更紧实。“护好水库,就是护着大家的安全。”巡逻队队员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识。


政府发布专项工作方案、投入完善设施,群众主动参与补位,梁河县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撬动了全民参与的内生动力,让防溺水工作既有政策的“力度”,更有民生的“温度”。


截至目前,梁河县在重点水域安装10套防溺水感应提醒装置,建设44块防溺水安全警示牌,购置救生衣40套、抛投式救生圈40个、自制救援长竹竿100余根,全县河道、水库坝塘、池塘水塘现有防溺水安全警示牌达230块,全县未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图片

梁河融媒:赵睿 杨秋艳

编辑:赵睿

审核:杨发文 尹凯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