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8月2日,外交学院16名师生代表深入麻栗坡县多个乡村,开展了为期一月、扎根一线的暑期社会实践,深入践行外交青年“铸魂工程”,持续巩固外交部定点帮扶成果。
师生们将专业智慧融入田间地头,足迹遍布麻栗镇盘龙村、茅草坪村、茨竹坝村及天保镇小寨村。在小寨与茅草坪,他们携手村“两委”开展暑期法治宣传,在童声笑语中铸牢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走访慰问残障人士与留守儿童,传递真切关怀。天保村内,志愿者深入古树茶合作社,细致了解茶叶的采摘标准、加工流程与市场脉络;深入调研树番茄与魔芋种植,实地查看长势,倾听农户难题,为产业升级积累一手资料。茨竹坝村中,师生们考察露营基地建设运营,助力乡村新业态健康发展;并肩村干部开展反诈宣传,为村民财产安全构筑防线。
短短一月,师生代表以汗水浇灌振兴希望,行动涵盖暑期安全守护、政策普及宣传、边境巡防、产业调研、民生帮扶与文旅探索。从调解纠纷到守护耕地红线,从打击走私到防范电诈,全方位深度参与基层治理脉络,点点微光汇聚,照亮边寨前行之路。
“外交学院的同学们连续三年都来到小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天保镇小寨村党总支书记蒙仕珍深情表示,“‘小寨不小,荒田不荒,一切都好’——这是同学们调研后的总结,更是小寨变迁的真实写照。从设施改善到产业萌芽,从文化传承到乡村新生,他们不仅输入资源,更点燃了希望与活力。”
自2023年至今,外交学院已累计派遣3批共46人次赴麻栗坡开展实践。青年学子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热土上,用脚步丈量边境线,用真情温暖边民心。基层熔炉的锤炼,不仅为麻栗坡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更淬炼了学子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洪流、扎根人民奉献青春的坚定信念。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