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宾川】宾川文化面孔——安建雄


图片
本文图片由安建雄老师提供

                    安建雄:12年,600多篇作品的乡土深情

文/杨秀萍


在热区宾川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媒体人,他以笔为犁,以镜头为眼,将小城的烟火气、奋斗声、正能量,用600余篇作品编织出温暖的发展印记,用两本专著沉淀乡土的文化肌理。他就是宾川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安建雄,一位用12年新闻生涯诠释“敬业精业”,以赤子之心守护“文化根脉”的宾川文化面孔。

1977年出生的彝族汉子安建雄,人生轨迹在2012年迎来重要转折。此前14年,他是乔甸镇中小学讲台上的辛勤园丁,在黑板与教案间播撒知识的种子;课余时间,他笔耕不辍,在文学世界里打磨文字的功底。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的10多年间,他便在《人民文学(增刊)》《心理与健康》《儿童文学》《中国教师报》《云南日报》《大理文化》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

2012年,《宾川时讯》扩版急需采编力量,经过层层筛选,安建雄因扎实的文字功底脱颖而出,踏上了新闻之路。“从零开始”的他,把讲台前的严谨运用到了新闻采编中:白天追着资深编辑学排版,一个版面细节反复调试数十遍;夜晚研读各级党报,逐字解析优秀稿件的结构与措辞,为积累理论基础,他见缝插针啃读新闻典籍,再对照自己的作品逐句打磨。这种近乎苛刻的较真,让他迅速从“门外汉”成长为业务骨干。

图片

2019年,全国新闻工作者理论考试中,他以99分的成绩展现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随后不久,以高分通过记者资格考试,拿到了职业路上的“通行证”。从教师到记者、编辑,再到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身份在变,但他骨子里的“钻劲”从未改变。身兼数职的日子里,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他说:“干一行就得爱一行,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力把它做好。”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决定宣传名老中医李伯藩的先进事迹,撰写典型材料的任务落到了入职新闻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安建雄肩上。为了写好这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名老中医,他抱着厚厚的资料彻夜研读,连续半个月深入一线采访了解,有时就蹲在诊室角落记录问诊细节。他走访数十位患者,听他们深情讲述李老医生的“医者仁心”。李老医生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了安建雄。在深入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他饱蘸深情,撰写了近万字的《大医话精诚,杏林写丹心》。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李老医生清廉务实、一心为民的品质,成为了直抵人心的“宾川温度”。

多年来,在安建雄笔下诞生了诸多宾川面孔:脱贫攻坚工作中,他深入山间记录牺牲干部蔡义彬、张瑜的奉献足迹,其中《张瑜: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获州级奖项;乡村振兴工作中,他深入基层了解宾川农民电商创业之路,写下《袁建权家的幸福电商路》等系列作品,让宾川农特产品走进更多人视野;红色文化传承中,他走进新庄红军村,用《宾川红军村:喜看荒山变花山》《红色村庄的微笑》作品等讲述革命老区的蝶变……从撰写全国道德模范申报材料到参与脱贫攻坚汇报片脚本创作,从宣传片解说词到文艺作品,他的笔始终与家乡的发展同频共振。

图片

在繁重的工作之外,安建雄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阅读写作、养花种草、音乐书法,志趣广泛而高雅。这些爱好滋养着他的创作。

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求自己每周写作不少于两千字,经年累月,四十多万字作品诞生,其中《红色村庄的微笑》获全国“中国心·红旅情”征文二等奖,《幸福的沙》《我在山野》两部凝聚着他对乡土深情的个人文集相继出版。

他双脚沾满泥土,从基层汲取最鲜活的养分。《张冬梅的甜美山坡》《袁建权家的幸福电商路》《云南宾川:聚焦“土特产” 鼓起群众“钱袋子”》《宾川红军村:喜看荒山变花山》……几百篇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闻通讯、文学作品,从宾川田间地头走向《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等报刊,将宾川人的奋斗与收获传向四方。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2年来,安建雄个人及其作品获奖、受表彰表扬多达31次,其中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新闻奖2次,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2次。2021年,他受邀参加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培训,将宾川故事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图片

2014年起,他兼职担任宾川县作家协会主席,直到2024年卸任。在做好本职与兼职的平衡中,他积极组织采风创作、带着本土作者走进田间地头;四处奔走协调资源,把新人作品推向省级刊物;举办写作培训,让更多人拿起笔记录家乡。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一批宾川本土作者崭露头角,为小城宾川的文化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三尺讲台到新闻一线,从个人创作到文化引领。无论是以新闻之眼记录时代脉动,还是以文学之心抒写人生百态,安建雄始终用心用情,尽心尽力,他用沉甸甸的作品,诠释着一名基层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他是新闻战线的坚守者,是文学田野的耕耘者,更是宾川文化最生动的面孔之一。正如他在作品中写的“每一粒沙都有自己的光芒”,他正用自己的方式,让宾川的光芒被更多人看见。


图片



图片


作者/杨秀萍

编辑/杨宏毅 杨秀萍

责编/李丹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