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辑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专辑一)
银辉铁阵耀京城,
健步铿镪鬼魅惊。
金甲震天惊魍魉,
战鹰掠日裂苍溟。
卫民岂惧烽烟迫,
醒世长须戟盾精。
止武唯凭威德立,
全球共仰太平旌。
中华崛起——观9.3阅兵感怀
作者:李林海
(一)
八秩风云铸铁肩,
金戈耀日镇苍天。
长安街阔惊雷动,
碧落鹰扬彩练翩。
血染旌旗魂未逝,
光寒剑戟志犹坚。
兴邦岂惧蓬山险,
敢挽雕弓射霸权。
(二)
鸽羽腾空八万列,
笙歌鼎沸凤凰弦。
旧时烽火凝丹悃,
今日龙韬护禹篇。
浩气长存寰宇敬,
宏图新绘史诗新。
重器峥嵘平海岳,
雄风浩荡贯坤乾。
熏风畅和传薪火
作者:杨雄武
89年前,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一面惩治土豪劣绅,一面宣传抗日救国真理,赢得宾川人民群的信任与追随,宛如在宾川种下红色火种,照亮了热区广大群众的心灵,照亮了宾川前行之路,点燃了宾川儿女投身抗日救国激情。
“轰 轰”的炮响,打破了宾川县城的寂静,震破“宾川县防共保安委员会”的美梦,给宾川人民送来抗日救国真理。
1936年4月19日,红二军团四师直逼宾川县城——州城(老县城),驻扎于周官营、白庄帽、大罗城、大山后一带。是夜,后续部队也陆续进入宾川,分宿在上川坝各村寨。
当时,宾川反动县长杨绍曾,“剿匪司令”闫德臣,在红军到来前一个多月便成立了“宾川县防共保安委员会”,杨绍曾任主任委员,张绍康为城防总指挥。强令常备队原有180人延期退伍,且新增150人。4月12日,又将三个区的民团调进县城,守城团队总人数达1000多人。同时,从昆明购回新枪70余支,并收罗了辖区内的公私枪支,调集万余民夫到县城构筑工事,抢修了护城壕,在城外设置厚约8尺的杂刺及仙人掌障碍,用土坯堵死四道城门。
狡猾的阎德臣主张在险要之地吃凉水箐、梁王山等地伏击红军。杨绍曾不予采纳。阎德臣认为,仅凭千余民团和壮丁要抵挡突驰数省的红军毫无胜算,便借口回乡组织民夫带着几个亲信离城而去。
州城本非军事要塞,不攻州城,红军照样可以继续北上,但为了教训这股胆敢顽抗的反动势力,红二军团决定攻打州城,但始终没有放弃和平解决方式。
4月20日拂晓,二军团四师十团移驻大罗城、大山后一带,十二团(团长黄新廷)及师侦察连在城东南门外集结。同时,派出团参谋长带领五名战士,经南薰桥抵月牙城喊话,要求县长出来谈判,解决红军和平过城问题。阴险狡诈的城防队以听不清喊话为借口,一再要求红军代表“再走近一点”。团参谋长和五名战士正往前走,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反动的城防队公然开炮打死红军谈判代表,于是,攻城战斗打响。
四师侦察连和十二团依托南城外的民房,向城上守敌猛烈射击,使敌人抬不起头来。敌人用草把扎在竹竿上,点火引燃靠近城墙的民房。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面切断火路,使之不致蔓延,一面迅速撤至离城墙稍远的民房内,或爬上房顶,或挖通后檐墙,与城上守敌对射,以掩护登城部队。登城部队则扛着木梯,迅速冲到城墙下。可是,刚搭上梯子,守敌就采用石头砸,木杠撬,铁钩勾等手段,使红军的梯子或被砸倒,或被撬翻,或被勾入城内。
血战约六小时,始终未能登城。
几名战士向贺军长(贺龙)报告:“城没攻下。”贺军长微微皱眉道:“怎么,一个小小的县城都没攻下?”站在旁边的一个小战士出主意说:“首长,用炮轰。”“不、不、不!城里大都是老百姓,怎能用炮轰。告诉攻城部队,要多想办法,尽量减少城内百姓的伤亡,在天黑前,拿下州城。”贺军长右手拿着黝黑的烟斗,连忙摇头道。前来报告的士兵大声道:“是。”敬了个军礼,转身离去。
下午四时许,攻城战斗再次打响。
四师十二团及师侦察连在东门、南门佯攻,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县长杨绍曾和城防总指挥张绍康感到东门、南门吃紧,慌忙把西门北门守卫主力调来增援。十团乘虚占领了北门外废碉楼及城西制高点,以密集的机枪火力掩护登城部队。登城部队扛起数十架云梯,冒着敌人的弹雨,越过刺篱,跨过护城壕,一边向城头投扔手榴弹,一边将云梯搭上城墙。城头守敌被炸得血肉横飞,乱作一团。红军指战员奋勇登上城墙。南门守敌听到西北城破,无心恋战,十二团借机登上城墙。县常备第四期代理中队长陈进显威逼城防队顽抗,被当场击毙。余众窜向东门,大部分被俘。城防总指挥张绍康、副总指挥熊国珍落荒而逃,杨绍曾躲到县衙后花园内的破碉楼上,后半夜潜逃出城。
此役,红军以近百人的伤亡取得了战斗的完全胜利,毙敌178人,伤129人,俘获300余人。
红军进城后,处决了警察局长吴绍伯、县参议长赵现清及为非作歹的法警、政警、清丈官等24人。释放了50余名文职官员和勤杂工,较为开明的县副参议长褚美轩也被释放。打开监狱,救出40多名受害者。从牢里出来的李璞、赵尔灿及许多被俘的民团成员听了红军的宣传,目睹红军是为劳苦人民做好事打天下的军队,270多名志愿参加红军。
无独有偶,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一群江南氏族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开启开发云南边疆之旅。
在州城南门外钟良溪上建南薰桥时,留下一段文坛佳话。该桥自破土动工至胜利竣工,仅仅用了90来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于是,庆典仪式当日,州城的官绅文人骚客悉数到场,知州朱官为当时热烈的氛围和习习吹来的南风感动,在祝酒之时,诗性大发,张口便吟诵起先秦的一首古歌《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朱官的吟诵韵味十足,情感真挚,让在场之人深受感染,纷纷应和,一时间,应和之声和着温暖的阳光,伴随习习春风飘向四周。有人借势建议以“南薰”为桥名,随即获得大家的一致掌声。自此,“南薰桥”这一文雅又寄托爱民惠民意识的命名仪式宣告完成。
宾川县首位进士何邦宪欣然为桥题写桥名,著名文人李元阳撰写了《南薰桥记》,州城的南门也随之改为“南熏门”。
无论“南薰”之名,或是“抗日救国”,都是一脉相承的爱国、为民、爱民之举。
伟大长征胜利已80周年了,但长征仿佛功能强大播种机,播种在宾川这块热土上的红色火种,薪火相传,越烧越旺。
唯有胸怀天下,胸怀群众,胸怀民生,方可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作者/山居茶人 张树宏 李林海 杨雄武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