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粉笔里的青春年华

粉笔里的青春年华

 

◎/张天栋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然而有一样东西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能温暖人的心灵;爱,能一直鼓励人们朝前迈进,我认为教育就是一份爱的事业。

桃李成行是我一生的守望,岁月里的风霜吹不灭我心头的烛光。年年月月奔波劳碌的身影总是围绕在学生身旁,虽然很辛苦,但我知道,梅花扎根于泥土,所以芬芳,我扎根于一线教育,所以激情飞扬。自选择了从教以来,我一直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

转回头看看,才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一年,转瞬一生!感觉才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教学工作,转身我已从教三十六个春秋。在这三十多年里,学生带给我了很多的烦心事、也带给我无限的快乐。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在教育中,让我体验到了教育这份职业的魅力和工作成就带来的快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的上演着自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但也有很多学生、很多事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田上,虽不惊天动地,但也感悟至深。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学生,现在,无论你从事哪一种职业,无论你有多么卓越的成就,多么显赫的名望和地位,都曾从老师那里,收获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我们需要感恩,如鲜花感恩雨露,如苍鹰感恩蓝天,如高山感恩大地,如鱼儿感恩大海。

从读书到教书,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社会的进步,党的政策的优越。现在的学生读书条件,不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回想起那时,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刚入学的时候,课桌是用土胚垒成,上面放一块木板,就是学习的课桌,而黑板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刷了一层墨汁;凳子也是五花八门的小板凳,到三四年级条件就好了很多。当时学校学生不多,教师缺乏,教室不足,那时都是复式班,两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占据教室的一边,纵向一排坐着。那时老师在我们眼中简直就是无事不晓的“万事通”,一个老师兼任几个年级的所有功课:语文、数学、音体美。上课的钟声敲响,老师走进同一个教室却往往要夹着好几种课本,一节课的前半部分给这个班上课,后半部分,又抑扬顿挫地给另一个班上,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所以很羡慕现在的学生读书条件的优越。

从教以来,我一直坚守教育初心,在教育路上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是我永恒的追求。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做一位有温度的老师,要放下为人师者的架子,与孩子平等沟通,民主管理,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多一些温情的体谅,少一些粗暴苛责,多一些鼓励表扬。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不是疾风暴雨的荡涤;教育要因人而异,不是千人一面的雕琢;教育是一种人格、情感、意志、知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优化和发展,所以教育就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三十多年来,当晨曦照进窗户,我已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静候孩子们的到来,当夕阳的余晖散尽,看看学生们的作业、回想孩子一天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寻思该如何转变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去激发学生的读书激情。

这些年,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只是日复一日,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尽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自己应该做到的一切。挥汗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是众多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就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挚爱!这就是我们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青春是一本打开合不上的书,路过青春一阵子,记忆里搁浅一辈子,生活就是这样,一边回忆,一边继续。

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总觉得作文批改是最令我头疼的事,但殊不知,在作文批阅中,你会看到很多平常听不到的话语。在一次批改学生作文时,有一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别人怎么评价张老师我不管,还有张老师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都喜欢他,因为他是我喜欢的老师。”当我读到学生作文中这样的话语时,震撼、惊奇、感动,顿时涌上心头。尽管作文语句不是很通顺,尽管他的表述不是那么的准确,但他表述了自己的内心想法。虽然仅仅这么一句话,这么一句不同寻常话,它拓展了爱的外延,也丰富了爱的内涵,爱一个人,要包括他的缺点。

       还有我记得在十年前的那件事,当时有一个女同学,是异地的,为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想办法转到了我们学校,当时我担任班主任,她没有被安排到我们班,而是安排到了同级的其他班。结果被安排到的那个班的班主任坚决不同意接收,因为新来的不知道学习情况怎么样,品行怎么样,担心影响了整个班的教学成绩,又把她交回学校安排。校长找到我,让我接收了这个学生,我一看,这个学生文静,眼里有一股积极向上而坚毅的眼神。我想,不就是读书嘛,那么多学生,不至于多一个少一个,所以我就欣然接受了。她来到我们班,平常话语不多,学习刻苦,我也经常鼓励她。到后面和我熟悉了,她才告诉我:“张老师,谢谢你收留了我,我一定好好地读,一定给我、给你争口气”,她说到做到,初中毕业,她考取了学校第一名,考入了重点高中。

通过这些事,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温度,藏在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里,也藏在对学生“不放弃、不贴标签化”的坚持里。也让我深深地知道,教育是双向奔赴的过程,当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收获的往往比付出的更多,当我们用心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我们的爱。我相信,只要带着初心、捧着真心、怀着耐心,就能在教育这条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我见过学生眼里的光,感受过教育本身的暖,这些都将成为我前行的底气。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我越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它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是用爱滋养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每当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我就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面庞,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在于以爱育爱,让师生之间的情谊如春天里的花朵般绚丽绽放。这就是教育的魅力,也是我们坚守教育岗位的最大动力。我尊敬教师,也敬爱我的老师。我也不会忘记我从教以来的美好教师生涯。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粉笔生涯,讲台春秋。一灯如豆的夜晚,点亮了多少睿智的双眸;漂亮规整的板书,那温馨的话语让课堂精彩纷呈;而肉眼无法看见的粉笔屑,却偷偷染白了老师的双鬓……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一直难以忘怀的,不仅仅是粉笔里的青春年华、快乐时光,还有不经意间的感动!是啊,快乐源于我的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愿我们继续以爱为基,用真诚浇灌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让教育之花永远绽放。


作者/张天栋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