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庆祝第41个教师节(专辑)

庆祝第41个教师节

(专辑)

01
 

启蒙老师

作者:云 梦

启蒙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启蒙老师,是一台导航,指引着孩子们的方向;

启蒙老师,是一位园丁,清理着孩子们的心园,使他们茁壮成长!

启蒙老师,是家长,是姐姐,是孩子王,是大朋友

……

   从踏上讲台至今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教过一年级,没当过启蒙老师,总以为很难,因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总不敢挑战。那年学校安排,也只能欣然接受!那份忐忑、那份焦虑,似乎又回到刚毕业时!

    教一年级,从a、o、e开始,一个音一个音纠正,手把手教他们写字,亲力亲为地带他们一起打扫卫生。教他们如何收拾书桌、如何打早点、如何洗碗……大事小事都得一一去做,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特别是教拼音时,一两个月,嗓子都是哑的!亲身体会教低段的琐碎和辛苦!

    启蒙老师的工作,有苦有乐、有笑有泪。生气过、焦虑过、开心过、无语过、感动过!因为学生玩性大而生气,因为学生学不会而焦虑,因为学生取得成绩而欣喜,因为学生总犯同一个错误而无语,因为学生体贴而感动,被他们天真纯洁的心灵折服。一声声“老师好”化解了心灵的疲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未来。一下课,如小鸟般雀跃,毫无顾虑地拉着拥着我,真的成了“孩子王”。

     一年级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指引着涂上多彩的颜色!今年又当上了启蒙老师,我愿牵着你们的小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宽阔的操场奔跑,在洁白的画纸上涂抹。

相信你们因为有了我,会走得更远;也相信我因为有了你们,会找回初心,坚守三尺讲台,谱写出一首无悔的歌谣!


02
 

我的讲台 我的梦

作者:杨银丽

“春蚕到死丝方尽,焟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小学时的老师所教。施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这句诗连同施老师,一同牢牢印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冥冥中,觉得自己长大后,也要成为像施老师一样的人。

九岁时,在夕阳的映衬下,我时常跟小伙伴们在乡间小道、房檐屋舍旁玩游戏。我拿着用石灰自制成的“粉笔”,教小伙伴读书、算算术。对,就是老师教学生的游戏。一天,我们正玩着,被一位邻居大妈撞见,我们害羞地四处逃蹿。事后,母亲知道了,既心疼又欣慰地对我说:“丫头,将来想当老师呀?但石灰可不能随便碰,它会咬烂你的皮哟!不过,当老师挺好,可你现在得好好学习!”母亲的话更加坚定了我要当老师的信念。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此后,学习上我更加努力了。十五岁时,我如愿考入了大理师范学校。校园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条条格言时常鞭策着我。我把最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每天早读时的推普活动、下午的练字、唱歌活动我都格外认真。毕业时,八会基本功、三笔字,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如愿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 

工作后不久,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对教材没有建立宏观概念、编写意图没去深刻领悟,对课堂把控能力也不强。原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于是,回想起老师常给我们的告诫——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对,是我的知识储备不足。于是,我又利用教学的空余时间,参加了汉语音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还记得,当时我住在一间十多平米的楼板房内。每天批阅完作业、备好第二天的课,周围的一切早己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唯有窗外的柿树、天上的星星依然陪伴在左右。我格外享受着这份宁静,全身心投入到文学知识的领悟、文学作品的赏析中。三年后,如期取得了专科学历,为自己的教学注了源头活水。    

此后的教学工作中,常态化学习已成为我的习惯。除认真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外,自己时常与书为伴,研读各类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班级管理水平。欣赏各类文学作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加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为语文教学强基,更是给学生们树立了学无止境的榜样。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束温暖的光,照亮孩子们求知的路。我想用更多样的方式,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我想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平生只爱栽桃李,三尺台前舌耕书。如今,我的讲台已成为实现我人生理想的舞台!





03
 


教师颂——教师节献给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作者:李林海



粉摩擦出的雪花

在讲台飘洒

而您,已站成春天的一颗老树

把根系扎进了黑板

那些被橡皮擦去的年华

在作业本里逆时针生长

您用红墨水标注的星斗

照亮那些淘气包迷途的航道


当铃声截断未尽的句子

岁月却爬上您的眉峰

所有被擦掉的公式

都变成年轮里的光芒


如今我们行走在世界各处

怀抱您点燃的灯火

每当秋风翻动书页

就听见沙沙的落雪声


原来最美的那支粉笔

始终在黑板上写着春天

而您把自己雕刻成枯瘦的老树

让我们爬上去

看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却看不到您……

04
 

遇见的美好

 作者:张天栋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快乐与烦恼。也许你以为的平凡,正是别人向往已久的美好。我们都渴望一份完美的美好,但也不必惧怕不足的遗憾;在生活和处理事情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有些让你开心、有些让你寝食难安,很多不能事事如意,但我们还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把握自己的节奏,踏实前行,自会与美好不期而遇

人的一生,或许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遇见与懂得!在茫茫人海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一家人、一群人,用心用情地陪着你,关心着你!关注着你!惦记着你,无论时光如何的匆匆……

岁月的流逝,一切都可以不动声色地美丽,我们亦可以不动声色地欣赏。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人生的惬意;在我们生命里,那些安静留下来的人,以心甘情愿,以无怨无悔的相伴,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就这样安静地相伴,从心底里衷心的希望每一天,都是春暖花开,那该是何其有幸!我将以感恩的心、感谢这份美好的遇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平淡的生活,也能如春天,它总会自带香气。

人生中最好的遇见,有很多层面的理解和解读。可以是爱情、友情、亲情,甚至是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本书,一个地方,或是一段全新的经历,都是美好的遇见!

当我们遇见良师益友,就犹如一盏明灯,在你迷茫困惑时,为你指点方向,教给你知识,教给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面对人生的勇气。最美好的遇见,你无需多言,便能在沉默中感到无比的舒适与安宁,让你不会感到孤单,还会让你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而有力量,让你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你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管何种遇见,我认为最美好的遇见是认清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它是一切的开始,你才有能力去更好地爱这个世界,去迎接生命中最美好的遇见。

在我们的生命里,慢慢路途中,总有一些遇见轻轻来、静静在,这一份遇见或许是在某个滴露的清晨,或许是在花开的季节,或许是在某个叶子发绿的午后,还可能是在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只那么一个回眸,就读懂了你的心,还恪守好这一份不期而遇的暖……

一路走来,会遇到各种坎坷,会有不顺心,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将生活理想化,心理想什么就能实现什么,所以我们也别去抱怨,这就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人生也没有什么可比性,若比美貌我们都会老去,若比富有我们终将会失去;若比生命,我们终将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每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体验者,体验过后,就会悄然的离开!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学会用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去看待,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请相信,无论是谁,即使拥有再多,也抵不过开心和快乐、平安与健康……

光阴如逝水,岁月催人老,珍惜人生美好时光,不要为一些琐碎之事心生不快,酸甜苦辣,不如意之事会有,但我们要学会放下,敞开胸怀,活出自我,积极向上,开心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天。  

无论何种遇见,都应怀一颗平常心,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在生活中给自己的心一份豁达,一份归真,让生命安然恬淡!

最美好的遇见,不是完美的童话,也不是一时的激情,而应该是美好心情最长久的滋养,让它像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像一盏香茗,闻之及香;还能在岁月中沉淀出深厚的情感和智慧,让自己成为更完美的自己。当然,这些听起来觉得是嘴上华丽的语言,与现实相差甚远,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不放弃,坚持自己的初衷,把握现在,珍惜现在。

衷心的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的旅途中,拥有属于自己最美好的遇见、遇见不期而遇的美好,也努力成为一个值得别人心中美好遇见的人。

05
 

香火中的手

 作者:李红文

中元节将至,我竟浑忘了这桩事。外头谋生的人,时间每每是颠倒的,日子在日历上溜走,也不曾留心。那天回家,妻在集市上买回香火冥币,方知“鬼节”即将来临。

妻在客厅忙碌。我推门进去,见她独坐沙发,面前一堆黄纸、金银箔,正叠着元宝。晚夏的余热尚存,她额上沁出细汗,鬓角有些凌乱,粘在颊边。见我来,她只抬头一笑,道:“回来了?饭用微波炉再热一下吧。”便又低头叠她的元宝,手指翻飞如蝶,黄纸在她掌中窸窣作响。

我竟忘了。这些年在外,家中诸事,皆由她一手操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她无不亲力亲为。我每回家,但见米缸常满,庭院整洁,竟不知她一人如何撑持。今中元节即将临近,她怕后面几天要照顾即将采收的葡萄没时间,便早早不声不响,按乡俗备办一切,接祖后,要到农历7月14才送祖。每日不管多忙,晚餐这顿饭必要献祖,焚香化纸,皆是她一人张罗。

“这些事,忙不过来就迟接祖,何必早早就接?”我问她。

她只笑笑:“祖宗传下的规矩,不可废了。你在外辛苦,家中事不必挂心。”

她从不言劳苦。她常常黎明即起,深夜方息。今年种植有葡萄,她与男人一样打药施肥,葡萄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收获在望,晚归还要饲鸡养猪,烧饭洗衣。我偶尔回家,见她手上又添新茧,脸上又多风霜,而且活做多了,手上关节疼痛,大腿时不时还抽筋,疑是缺钙。那天在我的再三催促下才去村诊所打了补钙针。

暮色四合时,吃饭前,她盛好饭菜,到家里香火房,点香,献饭,香烟袅袅升起,她合十默祷磕头,神情庄重。我想起幼时母亲也是如此,而今妻接替了这个角色,不曾有半点疏忽。

我忽然看见她眼角的细纹,竟比去年又深了几分。这些皱纹,每一条都是岁月的刻痕,记录着她为这个家的付出。农事多,全靠她一人张罗打点,却从不抱怨,甚至不要我多操心。

她总是说:“你在外不易,家中事有我。”

多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少日夜的操劳。她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让我在外无后顾之忧。这份情义,我只能铭记于心。

我知道,她不仅在祭奠祖先,也在祈祷家的平安,祈祷我在外顺利。她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这个家;她的世界又很大,大到能容纳我所有的缺席。

夜深了,她收拾完一切,才得空坐下歇息。我看着她疲惫的侧脸,忽然懂得:这世间最深的感情,不在轰轰烈烈的誓言,而在这些默默无闻的日常坚守中。

中元节的日子渐近,妻用这份虔诚和豁达撑起了一个家,也撑起了我漂泊在外的整个世界。


作者/云梦 杨银丽  李林海 张天栋 李红文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杨宏毅

审稿/张进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