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甸村位于宾川县金牛镇东北角老东山脚下,是罗官村委会下辖的一个土族、彝族、汉族混居的自然村,国土面积2.9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现有农户64户253人,全村有耕地742亩、林地3714亩。近年来,菜甸村抓住乡村振兴建设机遇,认真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上下一心,共同描绘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菜甸村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紧扣民生需求,2023年投资110万元,实施村庄排污综合整治项目,建成生物净化塘490立方米、污水检查井57眼,安装DN200、DN300和DN110PVC排污管共1660米;2025年投入“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项目资金60万元,在村里新建8厘米厚沥青混凝土路面229米、修复10厘米厚平川线破损路面1.2米、设置交通安全标示标牌11块、车道分界线864米、减速标线5处、波形护栏69米,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同时,在村里新建了公厕、增设停车位6个,并对篮球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宜居”打下坚实根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引擎”,更是“宜业”的核心支撑。菜甸村深耕葡萄种植产业,在宏源合作社带动下将小田变大田归并土地411亩,率先在全县建起3个合作农场,引导农户走上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让“小葡萄”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全村种植的700余亩葡萄,2020年至2024年,连续5年年均收入突破1400万元,户均收入达21.9万元,人均收入达5.5万元。
菜甸村创新“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合作农场”模式,2014年成立宾川县乐满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以林地和闲置建设用地入股,占股20%,村民自愿出资占股80%,先后在荒山坡上栽种石榴、橄榄、加工型葡萄共1000余亩。投资589余万元建成葡萄酒庄,投资约600万元建成果汁加工生产线。公司加入宏源合作社后,逐步形成集产品生产、葡萄酒酿制、餐饮娱乐、科普会议、冷链物流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33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6.6万元。
“以前村里的路只要下雨一点都不好走,村里开始种葡萄后,新房子盖起来了,柏油路也铺通了,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了。”菜甸村村民杨林明感慨道。如今,产业兴旺与乡村建设相互赋能,真正实现了“宜居”与“宜业”的双向奔赴。
菜甸村的蜕变,不仅在于“硬设施”的完善,更在于“软环境”的提升。2023年投入108万元实施绿美公路建设,栽植行道树300株,对1公里田间产业路进行了绿化。2025年菜甸村拆除了老旧烤房、田间管理房4处,将村民房屋外墙统一成灰色风貌,村民家家户户参与“门前四包”管理;对路边589.36米的排水沟加装经过防腐处理的钢架盖板,盖板上种植的多肉植物,昔日“臭气熏天”的排污沟,如今变身“生态风景线”。并将在村口水塘外侧新建钢架防护栏并在钢架上加装25米长的文化宣传栏,既是安全防护屏障,又是展示新农村的“立体窗口”,一张张图片记录着村庄变迁史。文明新风与生态美景交融,勾勒出“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菜甸村村民小组长杨林勇:“在项目没有实施之前,村内污水的味道特别重,项目实施后,排污管道埋下去,之前的臭味也没有闻到了,整个村的面貌变化非常大,不仅道路及绿化环境得到改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整个村跟之前的感觉大不同了。”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设施从无到有,产业由弱到强。千万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菜甸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土族、彝族和汉族群众在这方和美家园里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共享发展成果,昔日沉寂的小山村,如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暖意。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