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宾川】血防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

血防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人类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在急性期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儿童得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展为侏儒症,患者将痛苦终身。

二、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血吸虫卵随病人、病畜的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体后,即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它们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释放入水,此时如果人、畜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尾蚴则钻入人、畜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发育,最终在肝肠有关血管内定居寄生,成为成虫。成虫雌雄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中每天可产卵两三千个。一部分中卵在肝肠等脏器内沉积,一部分中卵又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其一谓终宿主,即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牛、者、羊、鼠等)其二谓中间宿主,即被幼虫寄生的钉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就无法繁衍,血吸虫病也不可能传播和流行。



图文/宾川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