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宾川县科协、力角镇党群服务中心、县彝学学会共同到力角镇米汤彝族完小,开展科普大篷车和非遗打歌进校园系列活动,以互动体验、趣味展示为核心内容,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魅力,让师生共享“科普+非遗”文化大餐。
力角镇米汤彝族完小始建于1960年,原址位于海拔1897米的麻傈窝大山,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1992年迁至现址后,逐步整合周边山区校点,成为深山孩子求学的重要依托。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11名学生(少数民族占比73%,含彝族、傈僳族等),教职工11人,寄宿生80人,90%以上学生来自大山深处,多数为留守儿童或贫困家庭子女,女童占比一半多。
当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亮相”时,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眼中满是期待与好奇。在县科协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同学们有序地驻足在各类科学体验装置旁:有的弯腰凑近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有的小心翼翼地亲手操作装置;有的虚心地向工作人员请教……同学们通过亲手操作,在实践中直观感受科学原理的魅力,并近距离观察,直观感受科学原理的奇妙,现场探索热情高涨,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声。
非遗打歌教学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艺工作者给孩子们讲解了彝族打歌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详细讲解动作要领,面对面做示范,手把手地传承,在彝族打歌音乐声中与学生、教师一起踏歌起舞。
此次“科普+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激发了乡村学生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也让学生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为推动乡村科学教育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注入了新活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