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探寻古村古道 书写诗篇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4日,中国诗人总社云南分社宾川籍诗人联合大理地区部分爱好者30余人,探寻大理太和古城遗址及至今保留完好的凤阳邑茶马古道,开展环山采风活动,用诗篇助力乡村振兴。


凤阳邑茶马古道位于下关至大理之间的大凤路中途,全长约1900米,始建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原貌保存较好。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入口处保存有门楼、雕塑、石碑、木栏、古树等。沿着“引马石”的走向,两边都是古老的白族民居,墙体为不规则的石头所砌,展示了大理“石头砌墙墙不倒”的建筑元素,独具特色。

茶马古道

凤阳邑茶马古道十分幽静,民居大都为大理特色的土库房,也有部分抬梁式的民居,民族特色浓厚。天井大都铺设石板,保存较好。村中道路为石头铺垫而成,古道旁为石凳和铺台子,是茶马古道特有的风貌,很受游客青睐。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经太和城遗址,往北进入凤阳邑村,村中老人们如数家珍,所有的故事在他们骄傲的眼神中娓娓道来。

凤阳邑村原名“砖窑”,历史上曾经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主,后来取“丹凤朝阳”之意,改名为“凤阳邑”。这段道路还因历史上草帽交易兴盛而被当地人称作的“草帽街”。

茶马古道

凤阳邑的茶马古道是大理古驿道中的一段,也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如今,这些饱经风霜的“古董”,成了村里的老人们眯着眼晒太阳最惬意的地方。

走在茶马古道上,至今还能看得见保存完好的观音井、双子井,井水依旧甘甜清冽,至今可以饮用,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   

茶马古道

斑驳陈旧的土墙、茅草舞动的瓦顶、光滑圆润的石地板,历史的沧桑,曾经的容颜,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记。



诗人们漫步古道,在岁月深处,感悟它的博大胸怀,探寻渐行渐远的记忆,怡然自得。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丹

审稿/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