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榜样】李建斌:与大山为伴的人



在鸡足山,有这样一个人,坚守初心,以山为家,以林为伴。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鸡足山,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首无怨无悔的青春赞歌。他就是宾川县绿化护林防火队副队长、有着“鸡足山森林卫士”赞誉的李建斌。

李建斌,1970年出生,高级工程师,自参加工作至今,33年来一直在鸡足山景区从事森林管护、营造林、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工程建设等林业专业技术工作。
1989年,19岁的李建斌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鸡足山条件最艰苦的母猪山哨所,那里山高坡陡,林密箐深,交通不便,不通电,水也只能用山箐水。但是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讲任何条件,背上行李就出发了。
李建斌:“因为那里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很艰苦,卡点也比较重要,组织安排,我就去了。”
就因为领导的信任,5年近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没有人与之言语,只能独自与山风嬉戏,与林壑沟通,这对常人而言是一种极度残忍的考验,他崩溃,抱头失声痛哭,然后又自愈,他以非常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当问及理由,他只说,上级安排我,我必须服从,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梦想。
李建斌
首先组织把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必须要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然后,鸡足山队伍管理和人员管理是半军事化,填补了我以前不能参军的梦想的遗憾。

原以为熬过了母猪山哨所的艰辛,之后的工作会越来越好,没曾想,1993年,他被安排到海拔3240米三县一市设立的金顶森林防火嘹望台工作,负责对宾川县、洱源县、鹤庆县、大理市三县一市的森林防火24小时不间断的暸望。瞭望台位于最高峰天柱峰,全年最低温度达零下10℃,太阳辐射强、夜间气温低、雨季湿度大、空气稀薄、风力大,气候十分恶劣。整个工作场所不通水电、无餐饮饭店,他每天必须自己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背50斤水,每星期到山下采购一次生活必须品,再从山下背到金顶寺。为了山林的安全,及时观测火情,即便是寒风凛冽的夜晚,也必须到金顶寺楞严塔上观测四周火情,这一干又是20多年。

1999年12月,李建斌在一次巡山护林中,左眼受伤、右手骨折被送进医院。在住院期间,领导看望他时,问是否可以坚持工作。而他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这点伤,没什么,与山打交道,哪有不受伤的。”因为领导的肯定,坚守的信念更加笃定。妻子因担心他的身体情况,加之在那个时候,妻子己怀着女儿,心里非常反对和抵触。而他却对妻子说:“工作虽然平凡普通,但我们的使命是光荣的,总得有人干,作为共产党员,不能有困难就退缩‥‥‥”妻子因为拗不过他的执着,所以陪着他上了金顶,给他做饭,照顾他的起居,一陪就陪到了现在。
李建斌妻子 刘永丽
他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他去哪里,我就跟着他,为了这个小家,我只能多付出一点。

2000年12月,他女儿才6个月大,但在任务艰巨的森林防火期面前,他们只能含泪选择把女儿放在老家请父母帮助抚养。他尽力调节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只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李建斌
女儿六个月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需要,只能把她放在家里面给老人寄养。

考虑到他的家庭和长时间驻守的实际情况,局领导多次关心他,提议把他调回县城的局机关上班,但是李建斌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说,他热爱在鸡足山上的工作,他习惯了。
李建斌
我在鸡足山有了长期从事林业护林防火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习惯和多年工作的经验并没有让他止步不前,在时代的进步和不断的工作积累中,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保护好这座山的森林植被资源不仅要实实在在的汗水巡护管护,而且还要用智慧和科技进行守护,于是他先后报名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函授中专、云南省农业大学函授大专、GPS等信息化技术业务培训和省、州、县举办的林业综合业务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国家公益林的落界、林地保护利用年度变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作业设计、森林火灾监控等工作,通过以工促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
李建斌
以往,我们都是很粗放的管理,不需要什么高科技的技术,随着新的森林法,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还有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

正是三十多年的坚守与不停的学习,鸡足山上的每一条小路,每一条沟壑,甚至每棵树的位置坐标李建斌都烂熟于心,也因此,他成了鸡足山这片大山林的“活地图”,凡是出现游人迷路之类的事情,总少不了李建斌的导航。
宾川县鸡足山派出所民警
黄建文
鸡足山景区只要接到游客迷失报警电话,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林业队的李队长,他从事林业工作30多年,对鸡足山的现状,山地,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我们依靠李队长这个活地图,对救助游客有很大的帮助。

在他工作的33年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付诸于鸡足山这片莽莽山林,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但少了的是对对妻儿的陪伴。他牺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漫长的33年里,他与大山为伍,曾多次夜宿老林与虫鸣鸟兽为伴,在常人看来,他傻,他是孤独的,但他却无怨无悔,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和林业人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毅然决然地守在了这里,用忠诚和担当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宾川的绿水青山。
图文/徐晓霞 温昌盛 茶开昀 王丽环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