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时讯•文化周刊】妈妈的瓶瓶罐罐
•·袁信莉·•
我的家乡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34.3%,在改革开放以前,大理白族地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农耕文化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大多数白族妇女在相夫教子、劳作之余都会腌制各种美食。我的妈妈也是一名典型白族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贤惠、心灵手巧。
妈妈从初为人妇、初为人母就跟奶奶学了腌制各种美食的巧手艺,几十年下来,积攒了许多高矮胖瘦、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妈妈的瓶瓶罐罐可不是美女小姐姐们梳妆台前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化妆品瓶瓶罐罐,而是装有腌菜、酱菜、腌卤腐、腌生、泡菜、糟辣椒、豆瓣酱、腌萝卜条、酸豆、酱贡菜等各种美味腌制品的瓶瓶罐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妈妈的瓶瓶罐罐里可以看出妈妈的心灵手巧和善于持家。妈妈瓶瓶罐罐里的腌制美食让她的儿女们度过了清贫而又快乐的童年时代、高傲却又思家的青年时代和富足而又恋家的中年时代。
在我的贫穷童年时代,水果、糖果、糕点等对农村娃而言是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只能以腌菜、卤腐、豆瓣酱、泡菜等腌制品充当零食来解馋。“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的那张小嘴”,勤劳的妈妈到了冬天,总会想方设法多多地腌制腌菜、酱辣椒、腌萝卜干、腌生等腌制品,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既可以在餐桌上当主菜吃,也可在没有零食吃的情况下,用腌制品充当零食让我们兄妹们解馋。
在高傲却又思家的青年读书美好时光里,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比童年时代好了许多,摆脱了饥饿,丰衣足食,或近或远在外求学,虽然心高气傲,在美食面前却也是凡夫俗子一个而已,仍旧摆脱不了妈妈的有温度的瓶瓶罐罐的想念,每学期放假后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迫不及待的挑一碗妈妈腌制的腌菜、卤腐或泡辣椒拌饭吃,酸的入味、辣的可口,香入心脾,爽口爽心,吃出了一身热汗,吃出了妈妈的味道。而在开学前,妈妈总是为我准备好方便携带的小罐卤腐、本地特产韭菜腌菜、腌萝卜干、豆豉、泡菜等,满满地将老母亲对女儿的爱悄无声息地捎在她的瓶瓶罐罐里,让我带到求学的地方陪伴她心爱的女儿,在吃饭时一解乡愁。
在富足而又恋家的中年时代,无论在乡镇或县城上班,妈妈总是念叨“大也是家,小也是个家,家里有些酱食才像个家的样子。”每逢回家,妈妈总是将小瓶大罐的腌制品收拾给我,于是我小家厨房的置物架上装满了妈妈腌制的大大小小的腌制品瓶瓶罐罐,小小的厨房充满了人间最具亲情的人间烟火味,吃的时候随手拿来,方便至极。爸爸总是乐呵呵逗妈妈:像你这种连腌制品、辣椒、葱葱、香菜等佐料都收拾给你女儿带回家,纯属自产自销,你不怕给女儿所在地方农贸市场的卖腌制品等佐料商和菜贩子们搞“下岗”掉呢,直把妈妈逗得眉开眼笑。
妈妈的瓶瓶罐罐装腌制品装了一罐又一罐、装了一年又一年,把装在瓶瓶罐罐里的母爱年复一年一直延续至今,到现在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余,妈妈现在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但身体健康,性格豁达开朗,爱笑,依然一如既往地腌制各种各样的美食给我们兄妹们吃。妈妈的瓶瓶罐罐里既有美食的美味,更有妈妈味道。我亲爱的妈妈,我们喜欢您的瓶瓶罐罐,喜欢您一边腌制腌制品一边和儿女们谈论学习、生活和唠嗑,喜欢您关心儿女们的各种碎碎念,愿妈妈健康长寿,让我们继续享受您那些有温度的瓶瓶罐罐里的美食,心安理得享受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作者/袁信莉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投稿邮箱/bcrmtzx@163.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