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宾川】《宾川县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文献档案画册》通过评审







9月11日,《宾川县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文献档案画册》评审在大营镇举行。经过专家组认真审议,《画册》(送审稿)通过评审,标志着宾川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取得新成果。




本画册分为前言、引言、历史渊源、非遗技艺、民族日常、保护传承、后记七大板块,以影像文献档案的形式,生动展现了萂村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画册内容丰富,不仅系统记录了萂村人、萂村事、萂村文化,还涵盖了传统历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以白族本主信仰为主的本主文化、文物古迹、白族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服饰、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评审专家认为,画册逻辑清晰,特点突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该项目在大理州摄影家协会、大营镇党委政府和宾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由宾川县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爱好者进行拍摄。摄影师们深入萂村,历时近一年,用镜头捕捉这片土地上珍贵的文化记忆,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萂村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第一批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不仅代表着白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册的编纂,将对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该画册计划于2025年11月完成审批印刷。画册不仅是宾川县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亮点之一。它的编纂,将为宣传推广宾川白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组表示,将继续努力,以摄影师的专业视角和辛勤工作,将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文献完美呈现,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记忆。


图文/杨宏毅 邓永凤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 丹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