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春节】印尼小饼干,用纯手工坚守“年味”
现在已是腊月,离牛年春节越来越近了。尽管有新冠病毒来搅局,但在全民战疫的大背景下,宾川人的工作生活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在宾川县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的一座院落里,年逾70的印尼归侨张巧颜一家正在做小饼干。张巧颜介绍,过年做小饼干是她们的习俗,是她们一直以来的传统。
张巧颜家所在的柳家湾华侨社区,居住着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及侨眷。而张巧颜一家则是1960年从印度尼西亚回到这里定居的,那时她才10岁,而现在她已经70岁了,对于小饼干的制作,从小她就耳濡目染。
在张巧颜家的小院里,几位阿姨正熟练的制作小饼干。蛋清蛋黄分离、打鸡蛋、揉面团,再将面团搓成小球放进铁盘里,嵌上瓜子仁……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而每一种材料的用量对于张巧颜来说已然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拿捏精准,她总能把握最佳的口感。
张巧颜说,小饼干的酥软,关键在于蛋清和蛋白的比例,用打蛋器打成白色黏糊状加入适量面粉和黄油,搅拌均匀,这个时候,不需要静置,要马上开始制作小饼干,不然等面发泡了就做不出饼干了。
从制作到烘烤出炉,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前者对制作者的经验有极高的要求,后者对时长、火候的掌握则需要十分精准。
从小就跟着老人学烤饼的李小明说,烤饼时掌握火候是关键,底火和上火都不能太大,火力要一致。底火上面放有沙子和石头,让火不会直接窜上来,沙子烧热后会慢慢的、均匀的升温,这样烤出的饼干不容易糊,也不夹生。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他们一直用炉火烘烤而不用烤箱时?张巧颜回答,曾经也尝试过用烤箱烤,但烤出来的饼干没有这么酥,口感也不是太好。做印尼小饼干还是得用传统的老方法才有那个味道。
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是正确的,用传统工艺做出来的小饼干每一块都色泽饱满、松软酥脆得恰到好处,甜而不腻、香气四溢。
不变的原料,传统的工艺,使得小饼干一直保持着归侨们最初的年味。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聚在一起,端着浓郁的咖啡,吃着香酥的小饼干,一个热闹幸福的新年开始了。
图文/徐晓霞 吴松江 何国松
编辑/张镔
责编/欧阳王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