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医疗保险中心副主任
赵海忠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这个承诺我坚守一辈子。”
2003年,新农合这颗承载着希望的种子,被郑重地播撒在云岭大地的热土上。年轻的赵海忠,怀揣着满腔赤诚和“造福乡亲”的宏愿,意气风发地接过了宣传推广的重担。然而,理想丰满,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一次次的徒劳奔走,一次次的冷言冷语……沉重的挫败感几乎要将他压垮,放弃的念头一次次在心头翻涌。
宾川县医疗保险中心副主任赵海忠:“觉得自己很委屈,有段时间想放弃这份工作。但是,当我看到因为没交医保看病时候就报不成账,多数家庭因为重病承受不了医疗费用,只有放弃治疗。形成了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我看到这部分也觉得很揪心,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坚持下去。”
所有这些他渴望用新农合去改变的苦难,点燃了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他像着了魔似的,把自己埋进成堆的文件里,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他宛如一位执着的学者,将晦涩难懂的条文细细钻研、反复琢磨,直至完全吃透。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支付方式改革……这些专业术语,从他口中说出时,都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道坎,硬是被他用脚底板和磨破嘴皮子的功夫,一寸寸趟了过来。参保工作也从最初的艰难起步,终于迈上了逐年稳步攀升的轨道。
岁月流转,青丝染霜。曾经意气风发的“小赵”,在乡亲们一声声饱含信赖的“老赵哥”呼唤中,早已锤炼成宾川医保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群众心里,他不仅是政策的“活字典”,更是能托付大事小情的“香馍馍”,是比亲戚还靠得住的“家里人”。谁家遇到医保报销的难题,第一时间准会想到他。
宾川县医疗保险中心主任李江树:“群众的事都是放在心上,比如说自己家儿子的事情他会忘,但群众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忘,他是全心全意的,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
患者家属宋利民:“我妻子患了脑梗,当时我们是在北京参保。为了方便照顾她回到宾川,快结账的时候发现医保断缴。然后找到医保局的老赵哥把医保转回到到云南。在老赵哥的热心帮助下,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帮我们省一大笔钱。”
如今,宾川县城乡居民参保率稳稳保持在98%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在老赵哥和宾川医保人的努力下,宾川县成功打造出门诊共济保障、大病保险倾斜支付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精准落地。2024年,全县医保基金支出超过3.79亿元,惠及群众达20余万人次。
大炮台小区居民庞孝忠:“医保我们年年都交着,有病就保自己,无病就保别人。”
上白塔村民周芳:“交医疗保险是好呢,前段时间我住院是医了七千多元,我才出到一千多块钱。”
22年,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群众那股炽热的关怀,是宾川医保人“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坚定承诺。这不仅是老赵哥个人的故事,更是每一位医保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凭借坚守与热爱,编织起一张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幸福在云岭大,地深深扎根、蓬勃生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