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县十三次党代会】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十三五”成果显著

过去五年,面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繁重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为“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突破百亿。我们加强县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力应对风险挑战,地区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元台阶。五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末的83.64亿元增加到143.26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末的23456元增加到41889元,年均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末的3.77亿元增加到5.64亿元,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末的27268元、11913元增加到38326元、18181元,年均分别增长7%、8.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5.4:19.9:34.7调整到44.6:16.7:38.7。县域经济省级考核排名由2015年全省第88位上升到2019年第20位,2018和2019年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跨越发展先进县”。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我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和脱贫标准,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人教浦东结对帮,尽锐出战齐攻坚,精准施策摘穷帽”,组织112个定点扶贫单位选派1437名干部驻村帮扶、5387名干部与85个村99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累计投资52.1亿元,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2989户,建成2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搬迁920户,解决16.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创新推广“党支部+”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发放产业扶贫信贷资金12.17亿元,扶持9615户贫困户培植到户增收产业,户均增收5000元。完成10487户373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任务,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提前1年消除绝对贫困。尼萨新村入选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小河底“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健康扶贫工作被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云福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们全力抓项目、夯基础,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7.64亿元。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12亿元,大永高速通车运营,瓦溪、县城立交连接线建成投入使用,宾南、宾鹤高速快速推进,鲁地拉皮厂码头全面完工,建制村通畅等264个项目顺利实施,1098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90个行政村完成道路硬化并开通班车,全县通车里程达4622公里。完成水利投资25.58亿元,建成仙鹅、芹菜塘、力六水库和仙鹅水库至县城人畜饮水供水管网、县城至力角集镇供水一体化等工程,金沙江鲁地拉东线提水和西线提水一期二期、滇中引水宾川段、海稍水库扩建等工程顺利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33.6万亩,年供水能力达1.73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83.2%,被评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建成董家地和岩淜一期、二期3座光伏电站,总装机29万千瓦,居全州第一。完成乔甸、排营2个输变电站建设,行政村、自然村和入户通电率达100%。建成4G基站710个、5G基站43个,实现行政村、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4G网络全覆盖。

——“三产融合”质效提升。我们聚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全县以葡萄、柑桔为主的高原特色水果生产、经营和品牌体系不断完善,划定3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质水果面积达32万亩,总产值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宾川柑桔入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73.23亿元增加到119.54亿元。滇西水泥厂迁建及年产4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永达电力、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等项目竣工投产,年加工1200吨工业大麻花叶、年产1亿片新型页岩标砖技改等项目有序推进,以建材、绿色能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初具雏形,新增规上企业10户、达2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28.97亿元增加到40.76亿元。全面推进“旅游+”融合发展,鸡足山景区创建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首届云南文旅融合示范景区。旅游社会总收入由2015年的34亿元增加到60.88亿元。电子商务、批零住餐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县限额以上企业达53户,电商销售企业达4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26亿元增加到39.8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城镇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纳溪公园、梦溪带状公园和桔乡、白羊等9条市政道路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明德、至善等7个公园广场;宾城首座、惠丰公园·壹号等1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推进。县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项目顺利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0.24%。投资15.2亿元的县城区人行道改造提升暨“五网入地”等“美丽县城”建设项目高位推进,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完成支援瑞丽医疗救治和强边固防任务,被评为全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先进县城。投资4.8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项目420个,改扩建学校111所,入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完成县医院改扩建和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入列“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7%,城乡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党政机构改革、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殡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和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强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被表彰为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先进县,入选全国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宏伟系列玉米品种获“国字号”、“省字号”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历史空白。“宾果儿”区域公共品牌在人民大会堂面向全球发布,“宾果儿”、“宾川红提葡萄”、“宾川柑桔”等“1+2”品牌效应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打掉涉恶团伙9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的91.18%提高到2020年的95.87%,平安宾川、法治宾川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总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科协、妇联、残联、侨联、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工委、延研会等群团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党管武装工作全面加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县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1003个。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492个,创建规范化达标党支部1392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实现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个监督”全覆盖,抓实中央和省州党委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实现十二届县委任期内巡察监督全覆盖;持续保持反腐斗争高压态势,立案审查调查40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24人,采取留置措施9件11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州对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优秀。


整理编辑/杨宏毅

审稿/刘灿 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