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小小桑蚕织就致富“新丝路”!

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桑树、四架多层长势喜人的蚕宝宝,这便是李洪康的养蚕“基地”。走进蚕房,蚕宝宝们都在“悠闲”地爬动,争抢着咀嚼桑叶,看着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李洪康的脸上笑开了花。

李洪康,拉乌乡碧鸡村人,曾经做过蔬菜、水果小买卖,家中的田地有的种着经济效益低的作物,有的因无人管理早已撂荒,一家人日子过得拮据。一次前往祥云县禾甸镇游玩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发展的方向。“当时看到禾甸田间地头成片种着桑树,通过了解才知道近几年桑蚕养殖效益很高,拉乌乡的气候也适合养蚕,我便下定决心回乡养蚕。”

桑树生产期长,产叶量高,产出高,效益高,拉乌乡的气候优势明显,2020年李洪康便带着购买的6600棵桑苗回到家乡,在自家山地种上了6亩桑树,一片片桑田绿意盎然。桑叶的问题解决了,养蚕技术、销路问题却时刻困扰着李洪康,养蚕是门技术活,技术不到位桑蚕死亡率极高,品质差的蚕茧也难寻销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李洪康不断深入养蚕基地学习养殖知识,进一步优化种养技术,同时调研市场、对接销售,将养蚕的未知风险降到最低,也给李洪康一家吃下了“定心丸”。

2021年6月,第一批蚕宝正式入驻李洪康的蚕房。由于养蚕的周期很短,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吐丝结茧,对温湿度、卫生条件要求很高。李洪康事无巨细,每天定时喂养,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3-25摄氏度,并用石灰和藿香正气散对桑蚕定时进行消杀毒,各个环节虽然辛苦,但是李洪康乐在其中。“第一批蚕茧我8月中旬就卖完了,一共卖了1万2左右,今年一共准备养3批,明年开始可以养4批,技术稳定了每年都能多赚4-6万元,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李洪康笑着说道,小小桑蚕托起了他的致富梦。

“明年我打算扩大种养规模,同时要尝试幼蚕繁殖,解决蚕源的问题,有很多农户看到我成功了也想尝试养蚕,我也会向他们传授我的种养技术,带领着大伙儿一起发财致富。”李洪康自信地说道。

小小桑叶、细细蚕丝不仅织就了李洪康的致富“新丝路”,也为群众发财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图文/袁凯霞 杨运政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