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宾川】“非遗”文化进校园,这个乡镇做得扎实精彩!

 近日,平川镇文管中心深入盘谷完小、平川完小、平川镇初级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加强平川地区中小学学生对平川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学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平川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上午一点半,在平川传统非遗项目狮灯的锣鼓声中,非遗歌舞乐展演正式开始,唢呐、花灯、羊皮鼓舞等非遗项目一一展示在盘谷完小师生面前。

在非遗歌舞乐展演的同时,朱苦拉咖啡技艺、烟斗、瓦罐、甲马等非遗项目展示也已做好准备,引来了师生们的围观。五年级的张颖就被甲马制作技术深深吸引。

平川镇盘谷完小学生张颖说:“以前对非文化物质遗产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解,今天看到了这些我觉得他们的服饰特别的好看,表演的也特别好,以前我们不认识,现在看到了就积极的参与,再继续了解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很有趣。”

对于镇文管中心前往学校开展活动,在盘谷完小负责人看来,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也很欢迎。

平川镇盘谷完小校长张倩说:“非常感谢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了我们校园,给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表演,经过这次表演让我们的师生对非物质文化以及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结束盘谷完小的活动,镇文广中心又赶往平川完小开始当天举办的第二场“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开始前,平川镇文广中心负责人向参加活动的领导及学校师生们介绍了平川镇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情况,并就“非遗”申报、保护、传承相关知识对大家进行了普及。

平川镇文管中心主任杨剑年说:“活动在平川三所完小两所中学开展了接近6个内容非遗课,这一次我们共抽调来自省级、州级、县级的近100名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再次对传承成果进行检验和展示。”

在传统打歌音乐声中,平川完小上千师生一起围成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翩翩起舞。

平川完小学生龚晓晨说:“我们学校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它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打歌,因为他韵律欢快,老师和同学们手牵手,感觉我们的心也连在了一起,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校园。” 

随后进行的平川镇非遗歌舞乐展演中,来自平川镇的非遗传承人为平川小学的师生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舞狮》《颂党恩》《花灯》《彝族打歌》《唢呐》等传统文化表演节目,还给同学们送去暖心暖胃的平川朱苦拉咖啡。

在《舞狮》节目结束后,台下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也想一展身手,随即学校的小小舞狮队就上场为我们表演了一段精彩可爱的舞狮。

在学校操场上举办的非遗传承展示也吸引了众多师生观看。平面手工印刷本土神像的甲马展示处,操作的老爷爷一边生动地给大家讲解如何印刷才能更完整美观的印好一幅画像,一边动手给大家演示着如何做。同学们津津有味的听老爷爷的讲解,生怕错过哪个重要的环节。随后,老爷爷在一旁指导学生们自己印刷,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印刷的奥妙和乐趣,同学们开心极了。同时还为大家展示了手工烧制好的家用陶罐、造型可爱的瓦猫、烟斗,孩子们赞不绝口,连连说好。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平川中小学师生的教学活动,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也让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非遗”,增强了文化自信。

平川完小校长胡王丽说:“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的平川文化,本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

据了解,平川镇是宾川县乃至大理州非遗保护传承做得比较好的乡镇。目前,平川镇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平川唢呐调、平川狮灯已经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项,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粉蒸羊肉制作技艺、羊皮鼓舞等成功申报州级非遗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平川开堂点主、赶马调、山歌小调、砖雕、石雕、宾川泥塑、竹编、核桃油制作、羊皮褂制作、平川煎凉粉、核桃糖制作等40余个项目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7人。建成了“朱苦拉咖啡技艺制作〞“平川狮灯“ “平川唢呐调”三个省级非遗传习所,以及一所非遗示范学校。


图文/温昌盛  王俊斯 茶开云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