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身边人 做好当下事】种得好、卖得火,人民日报点赞大理宾川农村电商

原标题:各地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倾听·乡村振兴新动能)

直播促进带货 电商打开销路

如今,“销农货,找电商”成为许多农民的共识,但具体如何“触网”不少人并不在行。老乡最了解自家产品,但不擅长网络营销;主播们懂网络,但对田间地头的活计并不内行。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

去年,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李捷村,获得石榴丰收的村民李本斌一开始想继续通过传统渠道销售,“但问了好几家采购商,最高收购价才开到1.8元一斤。”他想起曾在别家的石榴地里看到的“果农爸爸”直播团队,几个年轻人在田里对着手机卖力吆喝,“石榴现摘现发,不吐籽味道甜!”

于是,李本斌拉着石榴来到镇上的云南果农爸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家的石榴品相好、个头大,公司负责人袁晓薇说:“这样的石榴适合走电商渠道,做精品零售。”两人一拍即合,按照2.2元一斤的价格,李本斌的80多吨石榴陆续拉到了电商仓库。

袁晓薇从事农村电商行业已有4年。2018年,她辞职回乡,和几个姐妹一起创业,在网上卖当地特色蔬果。她们下到田里,向农民学习,记录、展示农产品的种植、采摘、打包、发货等环节,既卖了货,也增加了人们对当地农业的了解。如今,30多种云南果蔬经过她的网上店铺销往全国各地。袁晓薇还和村里的年轻人分享直播经验,带他们参与电商运营。

近年来,宾川县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做主播、帮带货。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植电子商务企业78户,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990个,微商3000余人,上线销售农特产品突破百种,农产品上行交易日趋活跃,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09亿元。

让农民从“会种”到“会卖”,让农村电商从业者从“懂卖”到“懂种”,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进城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