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日】学习反恐怖主义法 筑牢全民反恐战线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图片

图片

图片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于2015年12月27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法共10章97条。

2、反恐怖主义的基本原则

(1)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2)在总的战略方面,规定了综合治理原则;

(3)在体制、机制方面,规定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联动配合,以及专群结合、全民反恐原则;

(4)在手段措施方面,规定防范为主、惩防结合,先发制敌、保持主动原则

(5)法治和人权保障原则。

3、单位和个人反恐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4、《反恐怖主义法》公布施行的重要意义

《反恐怖主义法》的公布施行,既是当前同恐怖主义作斗争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反恐怖主义法》坚决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立足我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国内反恐怖主义斗争形势的新动向新变化,明确了恐怖主义定义和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有关工作机制体制责任、手段措施,是反恐怖工作的基本法。它将为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5、反恐怖主义斗争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民群众既是反恐怖主义工作采集恐怖主义信息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来源,又是对恐怖活动施加影响最直接、最普遍、最及时的力量。因此,不管恐怖活动人员隐藏得多深,违法犯罪手段多狡猾,有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不仅会极大地延伸反恐怖主义职能部门的社会触角,而且也会为反恐怖主义工作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反之,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反恐怖主义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势必会遭受重大挫折。

6、识别暴恐分子的小技巧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一般神情异常,说话支支吾吾,东张西望,穿着打扮与普通人明显不同,服装奇异;嫌犯会携带管制刀具、斧头以及类似爆炸物等危险物品,反复在商场、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党政机关办公室附近逡巡观察。

7、遇到恐怖袭击的应对方法

遇到暴恐袭击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先判明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然后迅速报警;

看到有人手持刀斧等冷兵器砍杀时,不要停留观看,丢弃携带物品,迅速跑开,远离手持刀斧的人;利用身边的建筑物、树木、车体、围栏、柜台等物体进行阻挡,躲避砍杀,与其拉开距离;在无法跑开或躲避时,联合他人,利用随身携带物品(手提包、衣服、雨伞等)和随手能够拿到的物品(木棍、拖把、椅子、砖块、灭火器等)进行奋力反抗;拨打110报警,到达安全区域后,及时检查是否受伤,发现受伤,及时实施自救互救。

图片

防范和应对恐怖袭击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胁迫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或者其他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及编造、散布虚假恐怖信息,也属于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团伙。

恐怖活动人员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恐怖活动不但具有普通刑事犯罪的危害性,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性。

二、恐怖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暴力袭击(锐器、钝器、车辆撞击);

(二)枪击;

(三)爆炸;

(四)纵火;

(五)投毒;

(六)暗杀;

(七)劫持人质;

(八)劫持交通工具;

(九)核生化袭击;

(十)网络袭击。

三、恐怖活动的特征

(一)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多发生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

(二)地点常发生在重要目标和人员密集场所;

(三)主体上具有组织性、狂热性、背景性;

(四)行为上具有暴力性、破坏性、诡秘性;

(五)袭击现场或留有象征恐怖组织的标识或标志。

四、如何识别恐怖活动可疑人员?

(一)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与本人不相符合;

(二)身负可疑外伤或身染血迹,衣服破损严重;

(三)携带有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

(四)在重要目标及人员密集场所神色慌张、举止可疑、衣着反常,或照相、摄像、绘图、打听安保情况;

(五)疑似公安机关通报的恐怖活动人员;

(六)作息时间反常,住所内有异常声响、刺激性气味,经常出现非生活垃圾等;

(七)试图获取炸药、武器,大量购买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及管制刀具;

(八)在安全检查过程中不愿接受检查或者试图逃避检查;

(九)携带物品、服饰或皮肤上有公安机关通报的相关标志图案的人员。

五、发现恐怖活动可疑人员后的应对方法

(一)自然大方、不要惊慌,不引起对方警觉,迅速离开;

(二)尽量记住时间、地点和可疑人员的体貌、衣着、口音、行为特征、携带物品及接触人员;

(三)离开后迅速拨打110报警。如实反映可疑情况并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相关工作。

六、常见恐怖袭击的应对方法

(一)遇刀斧砍杀、棒击等暴力袭击怎么办?

1、观察四周.确保安全后迅速拨打110报警;

2、不要围观,迅速撤离,不要惊慌,以免踩踏造成次生伤害;

3、无法撤离时,寻找周围的墙壁、柱子、雕塑、石墩等遮挡物躲避;

4、听从现场安保人员指挥,有序疏散或有组织进行自卫反击;

5、不传谣、不信谣。

 

(二)遇车辆撞击怎么办?

车辆撞击时选择绿化带、台阶、隔离栏、灯柱、树木或水泥桩等障碍物躲避,确保安全后.迅速拨打110报警。

(三)遇纵火怎么办?

1、进入陌生场所,识记安全出口、逃生通道、消防器械等;

2、火情发生后沉着冷静,不盲目呼喊,不留恋财物,迅速撤离并拨打110(119)报警;

3、公共汽车、地铁、列车等交通工具上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时,迅速利用车载的消防设备进行灭火,视情况从车门或车窗有序逃离;

4、室内遇到纵火时,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逃离现场,若出口被封,应选择背火通风处或弱火区躲避等待救援,遇室外纵火,往上风口躲避;

5、撤离时不要乱跑、不要乘坐电梯、不轻易跳楼,尽可能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及身体,不要深呼吸,低身逃离;若自身着火,应脱掉衣物,就地打滚或借用水、灭火器等进行灭火。

(四)遇爆炸袭击怎么办?

1、立即卧倒或选择适宜的物体躲避,确认安全后迅速撤离;

2、密闭场所发生爆炸,按照安全疏散标识或在工作人员指引下,采用低姿方式有序撤离,避免踩踏;

3、无法撤离时,为防止烟雾中毒和室息,尽可能利用湿毛巾(衣物)捂鼻。若身上衣服着火,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迅速拨打110报警,等待救援。

七、自卫与反击

遇到袭击时,迅速拨打110报警,在安保人员未到达之前,力所能及地实施自卫和反击,保护自己。

(一)遇到棍棒、刀斧袭击,利用外套、皮带、手机、包、旅行箱等随身物品进行自卫;

(二)可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砖头、棍棒、灭火器等进行自卫;

(三)听从安保人员指挥,有序疏散或有组织进行自卫;

(四)就地实施自救互救,等待专业人员处理,尽量保护好现场。

八、如何自救与互救

(一)创伤止血

1、先转移到安全场所,检查伤势,判断出血性质,明确出血部位;

2、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靠近心脏的供血动脉;

3、用布条、领带、腰带、丝巾或将衣服撕成条状作为止血带,胳膊受伤的绑扎在上臂上1/3处,腿部受伤的绑扎在大腿中部。

(二)骨折固定

1、开放性骨折应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将刺出的骨折端送回体内;

2、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移动,应用木板等硬质材料垂直放置于伤员侧身位。沿身体轴线与木板同时翻滚90度,达到固定或搬运的目的;

3、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固定,如前臂骨折应将腕、肘两个关节固定,垫高或抬高伤肢、以减慢血流速度及减少肿胀。

(三)烧伤急救

1、用大量洁净水清洗伤口,伤口太深、烧黑或变白,忌用水清洗;

2、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不要刺破水泡;

3、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

4、用干净、无黏性的布盖住伤口。

(四)心肺复苏

复苏程序简称“叫叫CAB”

1、叫--拍打伤者双肩并呼叫;

2、叫--请求周围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3、C--胸外心脏按压,触摸患者颈动脉5到10秒,若无脉搏,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患者仰卧在平整质硬的地面上或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操作者跪在伤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只手重叠于前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体重,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5cm(对儿童患者所施力量要适当减轻),然后放松,使胸骨完全回弹复位。如此反复按压30次,心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4、A--检查并清除口腔异物,一只手按住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抬下颌角使其头后仰,让呼吸道畅通;

5、B--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孔,保持呼吸道畅通状态下形成口对口密封状,两次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超过1秒,以能够看见胸廓起伏为吹气量。

注意:按压30次后紧接着2次人工呼吸,以CAB的顺序循环5次,要求在2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检査伤者心跳及呼吸状况。



(信息来源:大理州公安局反恐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