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个革命” 开展“学做”活动】宾川县乡村振兴局转作风“三个一线”抓项目促振兴
年初以来,宾川县乡村振兴局积极谋划沪滇协作项目建设,以求真的作风、务实的态度,深入镇、村,对各乡镇初选上报的产业项目进行调硏了解,严把协作关,优选好项目,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用项目建设“三个一线”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项目在一线核实。水长自然村是大营、宾居两镇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现有64户、210人,其中12户是脱贫户,有14户于2017年易地搬迁到山下的宾关公路边的集中安置点。
村中大学毕业、在外发展多年已经有所建树的青年周利平,带着满满的乡情,回家创办了“水长巽丰高原沃柑产业园”,流转山地 1200亩(一期)。修建田间环形公路 6条 25km。建山顶蓄水池五个,架设主干钢管 12千米、铺设滴喷灌设施1000亩。采用分户承包式经营,每户管理7000株,按每株16元/年付管理费,农资、技术统一由公司负责,挂果后提成的方式经营果园。
大营镇谋划水长村的长远发展,以周利平沃柑园的示范带动,规划了“大营镇瓦溪水长村产业沟路配套建设项目”,申报新建一条产业沟路,混泥土浇筑路面2300米,均宽4.5米,配套挡土墙、涵管、护栏、警示牌等,为1000亩沃柑产业配套。项目惠及农户71户251人,其中脱贫户11户45人。镇政府投入项目资金280万元,进一步拓宽、硬化进村公路,完善村内沟路,彻底改变村民人背马驮种收庄稼的状况,为产业园的发展壮大、示范带动打牢基础。乡村振兴局发挥职能作用,经实地调研核查,确认该产业项目可行性强,具有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目前 ,项目得到县政府批准实施。
问题在一线发现。县乡村振兴局针对项目实施进度慢、过程较长、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项目的施工等问题,积极鼓励施工方与群工配合,协助解决纠纷,监督施工进度质量,为企业保驾护航。
经验在一线总结。引进有能力、有实力的乡土人才,培植适宜产业,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周利平回家创业之初,村里许多人不理解,都说他憨: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放着城市不在,却回家来土中刨食吃。有的村民宁愿自己种包谷,也不到他的园内务工。他不气馁,积极引进技术能手,做示范,带动村民发展。到目前,公司已投资超千万元,多数是他在外地工程建设及二十多年打拼的积累。
谈到顾虑,周利平很坦然——回收周期长,最坏的结果,就是为家乡绿化了荒山。现在的投入为的是带动家乡发展,为了两个字:乡情,只要努力了,心安就行。在田间环形公路、打井、架电、建水池铺水管等环节,镇、村干部帮助协调,鼓励支持、关怀,增加了他创业的动力。
现在,周利平的桔园中,9户承包制管理户是精心从外地选聘的夫妻单元户,在单栋独立住房的管理户家中,生活电器俱全,每户一部专用对讲机,每户每月预支3000元生活费。全园32个监控摄像头联网通场部监控室。生产上,管理户与桔园责权明晰、利益相联,水、肥滴灌,平时管理按技术员要求进行。
周利平确立了自己的目标:高起点建设现代桔果产业园,打造“水长巽丰高原沃柑”品牌。他计划再流转300亩土地,桔园达到1500亩。配套建养殖300头肉牛的养殖场,搞有机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同时依托县级文物保护景点——观音阁,以观音箐为核心打造旅游休闲、桔果采摘的农家园,带动乡村发展。
图文/李玉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