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三个注重”!厚植乡土人才成长“沃土”



宾川县金牛镇把实施“乡土人才直通车”项目作为推动“人才强镇”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在一线“育”、在干中“带”、在用中“管”,厚植乡土人才成长“沃土”,激发其乡土情怀,提升干事创业激情,培养造就一支有能力、有知识、有情怀、有担当的乡土人才队伍,增强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实效,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注重在一线“育”
注重贴近基层和人才思想实际抓培训,结合群众需求采取“菜单式”方法,让培训向上“接天线”,传达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向下“接地气”,“温度”“深度”并存。一年来共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项目水果产业工人培训、“乡村振兴·女子学堂”讲座、“三区”文化工作文艺骨干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40余场5600余人次。注重在一线培养选拔干部,2021年镇党委、政府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拔20名优秀青年人才党员进入村(社区),在一线岗位接受锻炼。将30余名青年党员调整充实到青年人才党支部。三年来,全镇共培养和发展党员60余名,推荐选拔3名事业单位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在全镇实施农村人才回引工程,动态锁定重点回引对象200余人,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31人,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项目库90余人。


注重在干中“带”
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探索乡土人才“结对帮带”机制,让农业“土专家”“田秀才”分别挂钩联系1至2个村(社区),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通过领办、创办相关产业和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种植、养殖、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大理州苍洱霞光人才、镇农业组高级农业师刘凤弼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科技推广方式,与县科协合作已拍摄制作科普短视频和课件66期,已开展网络“直播课堂”讲座8场次,关注人数达120多万人次,拓宽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渠道;宏源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铁余斌牵头,探索创新宾川“党支部+合作社+合作农场+农户”的新型产业模式,带领广大社员走上科技致富路子,宏源合作社发展成了乡土人才的孵化基地,铁余斌成长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先后在9个县18个乡镇发展社员1272户,带领社员种植葡萄12000多亩;大龙阁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小仙,把老百姓的事放心上、扛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带领侨乡居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在实干苦干中成长为侨乡的致富带头人,并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云南省百名好支书”“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殊荣。


注重在用中“管”
一方面,突出正向激励。建立乡土人才成长成材激励和保障机制。在全镇18个村(社区)积极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持续增强村(社区)干部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为乡土人才培养和使用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强化人才队伍管理。印发《关于在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中全面优化机关事业单位设岗定责的实施方案》,按照人岗相适、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调整了18个村(社区)的村(居)务指导员,对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临时聘用人员)进行设岗定责,在转作风中,提高工作效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制定《金牛镇领导干部职工作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镇纪委与全镇党员签订遵纪守法承诺书3000余份,通过开展谈心谈话、法律法规和反腐倡廉教育,持之以恒抓好人才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并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人才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估,为乡土人才成长成材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图文/陈波 沈洪斌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