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一颗小柑桔 成就大产业》系列报道二


                         

系列报道二:提升品质“夯基础”  科技赋能“柑桔旺”



宾川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称,发展柑桔产业自然优势与传统耕种基础兼具。作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如何继续做好“柑桔文章”?宾川县从种植适度规模化、果园建设标准化、发展布局区域化等做法入手,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柑桔产业走出绿色、长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几天,阳光和煦,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小河底万亩柑桔基地内,基地负责人曾志军正在种植户陈海龙负责的果园内查看今年沃柑的品质。阳光照在深黄、浅黄的果子上,映射出一幅红红火火的丰收画卷。


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小河底万亩柑桔基地负责人 

曾志军


宾川的沃柑最大的优势就是晚熟、错峰上市,所以我们每年的四月份到七月份是我们的销售期,特别到了六月份树上的鲜果宾川最多,这是优势。每亩产量控制在8000斤左右,这种做既能保证品质,也能保证树体正常的生长。

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南岸,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干热少雨,是全国最适宜种植晚熟柑桔的黄金区域之一。独特的自然优势促使宾川晚熟柑桔的上市时间比其它产区上市晚,留树保鲜时间更长,竞争能力也更强。其中,沃柑更是比其它产区晚上市一个月左右,光泽靓丽、味美多汁的晚熟柑桔,为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带去了味蕾的享受。

在气候优势的“加持”下,如何稳定地保持良好的品质,还需要科技“赋能”。一直以来,基地都坚持高标准栽培,高标准植保管理,全园统一使用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柑桔的优产、高产。


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小河底万亩柑桔基地负责人

曾志军


我们全园都采取水肥一体化的模式,每一棵树下面都有一个喷头,这样就能保证水肥精准的给到每一棵果树。我们果园还使用黄板蓝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产品。

为了更好地发展晚熟柑桔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基地还不断强化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提升果实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


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小河底万亩柑桔基地负责人

曾志军


我们由技术老师统一管理方案,再由管理人员去监督实施。

2013年,宾川县提出“恢复柑桔之乡”的目标,抢抓发展机遇,以桔为媒,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在新一轮柑桔产业发展中,宾川县抓住“优质”这个柑桔精品化中的关键环节,采用种植适度规模化、果园建设标准化、发展布局区域化等做法,加快实现柑桔产业的提档升级、优质优价,并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县一业”示范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动柑桔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宾川县园艺站高级农艺师

王振前


推广标准化建园技术以后,幼苗期大大缩短,定植下去一年半至两年就开始挂果。品质上,通过我们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以后,种出来的沃柑品质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相比以前的传统种植,色彩好,比较光滑,固形物含量高,固酸比例也比较高,口感非常好。

近年来,宾川县围绕“绿色种植、精细管理、高效产出”的目标,通过高标准建园及老果园改造等方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高效节水技术,积极开展水肥一体化、无人机飞防、绿色防控等技术探索,常态化展开“农技随访”技术帮扶,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柑桔种植标准化、生态化、优质化,助力宾川果农增收。


鸡足山镇小河底村果农

郑安罗


现在种沃柑我们都是以有机质为主,产出的品质还可以。去年,每亩产量达13000斤,卖3.6元一斤,收入还可以。

图文/李永松  杨金蕾  吴松江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