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走进千年古镇 走近“非遗”平川

日前

“走进千年古镇 感受魅力平川”

非遗展演活动在平川观音寺举行

平川小饼干、糖渣、黄煎凉粉、核桃糖

米橄榄、百年水碾糯米面、甲马制作

杨梅酱、小烟斗制作、平川土陶

平川篾编、擀毡条、纸花制作

打草鞋、刺绣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

吸引了不少游客


今天

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

了解几种平川的非遗产品

制作技艺


糖    渣



糖渣是平川一种传统小吃,糖渣香甜爽口,甜而不腻,非常受人们喜爱。制作糖渣首先要选用上等的大米和麦芽浸泡,大米浸泡6至8小时后,滤水后上笼屉蒸熟。麦芽浸泡至水见白色为宜,滤水去渣备用。大米蒸熟后倒入备好的麦芽水中,上盖密封发酵3至4个小时后,等米饭被完全咬空,糖分充分溶解,糖渣就制作完成了。




核  桃  糖



   


核桃糖香甜酥脆,甜而不腻,是平川当地百姓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美食。制作核桃糖比较费时,首先将浸泡过的糯米滤水后上笼屉蒸熟,把蒸熟的糯米加小麦粉熬制糖浆,熬糖时必须把麦芽面加进去,经过6至8小时才能把里面的糖份发酵出来。再把糖浆倒入纱布包中,利用支架的作用力,使劲摇晃帮助糖水沥出。将沥出的糖水再次下锅小火熬制,糖水颜色逐渐加深的同时,糖浆也慢慢制成。当糖可以挂在木板上的时候,就可以放核桃了。迅速将挑拣晾晒好的核桃仁倒入锅中,糖浆与核桃粘连在一起,当糖浆冷却,核桃糖也就做好了。除了传统的核桃糖外,人们还在其中加入玫瑰、桂花、红枣,做出了不同口味的核桃糖。




擀   毡   条



手工羊毛毡以其繁杂的工序和结实耐磨的特点著称,一条羊毛毡往往两三代人都用不坏。首先,要经过弹毛,毡匠要把弹羊毛用的超过两米的大弓挂起来,把准备好的羊毛放在大弓下面,左手握着弓背,右手操着拨子上下拨动弓弦。随着弓弦的颤动,羊毛被弓弦弹成白净的絮状。随后,将羊毛絮均匀地铺在预定的帘子上,均匀地喷上热水。接下来,将羊毛和帘子紧紧卷起,用力蹬踏帘卷把羊毛加压成毛坯,把毛坯展开将四边均匀折回,并在毛边上加毛、压实、洒水、再把毛坯铺在地上。两人坐凳上来回蹬毛坯使其展开,将成形的毛毡展开铺在竹帘上,四边洒水、搓毛卷边、勾角定型,稍停再反复浇水洗涮,一条毡子便完成了,最后卷起毡坯在院内角落处进行晾晒。





小 烟 斗 制 作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平川地区的烟民普遍都用烟斗抽土烟。当时,制作烟嘴、烟斗是一项“上等”的手艺。制作木质烟嘴、烟斗其实蕴含着很多诀窍和民间艺术,首先是选好上等的木料,再经过锯木、粗琢、定型、制斗身、开口、制斗把、凿眼、打磨、染色、抛光等十多个环节,才形成成品。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很难制作出一个精致的烟嘴和一把精美的烟斗。

平川镇是一个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镇,也是大理州非遗项目最多的乡镇之一,目前平川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项目3项、州级项目2项、县级项目42项、传承人200余人。很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平川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图文/潘丽君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