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身边人 做好当下事】郭登凤:守护传承好中医药瑰宝



17年的行医治病,她始终坚持“读经典、做临床”的理念,继承和发扬“月康中医堂”李氏医道,运用中药、食疗等传统中医药疗法为各类患者除病解忧,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她就是李氏第十五代中医传承人郭登凤。

“你是寒包火的感冒,中药用冷水先泡半小时再煨,水开十分钟就可以吃,一天吃三次,一次吃半碗,吃了之后轻微的有一点出汗是正常的,饮食清淡些,多喝点开水……”一早,郭登凤便开始为前来诊所就诊的病人看诊、开方、拿药,同时,嘱咐病人如何煎药,以及服药期间注意事项。

“你平时可以时不时的煮点当归生姜羊肉汤吃,张仲景传下来很经典的一个食疗方,专门主治手脚冰凉……”面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郭登凤都根据不同的症状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今年41岁的郭登凤从医已有17年。小时候,郭登凤每逢生病都是采用中医治疗,且见效快。由此,郭登凤对中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氏第十五代
中医传承人
郭登凤
小时候生病经常找老中医抓药吃,所以读书的时候也就对中医药比较感兴趣。后来高中毕业,有幸考到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读了五年。

在云南中医学院就读期间,郭登凤先后师承于本院张大年、马逢升等医学名家和曲靖名老中医徐怀志,对内科、妇科、小儿感冒有较深的研究。2006年7月毕业后,郭登凤进入大营卫生院中医门诊工作,后因婚姻家庭原因,成为宾川县月康中医堂传承人,并开设郭登凤中医诊所。

李氏第十五代
中医传承人
郭登凤
跟着我爸学了中医的正骨、接骨,还有李家传统的一些秘方。

郭登凤所说的李医生名叫李月康,是宾川县月康中医堂的创始人,也是李氏第十四代中医传承人。李月康从小受家庭熏陶,爱好中医学,得到中医世家的传承。毕业于北京光明中医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临床专业,现已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近50年。

李氏第十四代
中医传承人
李月康
学中医、治病、看病已接近五十年,对中医的传承和理解,我觉得要志坚心定,学习当中要有目标,深入的挖掘中医理论,传承给后代。

据了解,李氏中医,即“李氏中医正骨”手法,源自李氏先祖。600多年前,李相、李浩、李贤兄弟三人随明军从大理到宾川,在纳溪河东黑龙潭畔建李相庄,三弟李贤被封为军中太医尉,相传有《军中救治秘旨》《金枪止血接骨散》《李氏金方医案》等医书。李氏先祖留下的中医书籍和医疗经验,在李氏后辈中世代相传。

李氏第十四代
中医传承人
李月康
宾川李氏中医的传承距今已经是640多年,从公元1381年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氏家族的民间中医一直为宾川老百姓服务。李氏中医主要擅长的秘方是刀伤、枪伤、跌打损伤、接骨、烧伤、烫伤,所以我们的跌打损伤的药书,代代相传。

李氏第十五代
中医传承人
郭登凤
我爸在教我传统中医学的过程中,他还不忘记跟我讲中医的医德、医风问题。我爸经常跟我说,每一位病人来要不分贫贱富贵,要一视同仁。

作为李氏第十五代中医传承人,郭登凤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止要懂医,还要懂药。因此,郭登凤在取得了中医执业医师证、中医主治医师证后,还考取了执业中药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在看诊过程中,进一步帮助一些亚健康病人调理身体。

李氏第十五代
中医传承人
郭登凤
有些病人没有达到用药的程度,那么我就教他养生,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地方,或者给他用几味药拿回去泡水喝,或者做一个食疗,就能解决问题。
从事中医治疗多年来,郭登凤诊所已为数以万计的病人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服务,也治愈了许多病人的疑难杂症,获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就诊病人 许永兵
我爱人经常来这里抓药,效果还是挺好的,我们家不管谁头疼脑热的就经常过来看。

就诊病人 环平
我患有腰椎间盘疼痛,四年来天天打针吃药,把胃都吃坏了。经朋友介绍来他们家治疗,现在吃到第三次,已经逐步变好,而且吃中药以后胃都不疼了


郭登凤深知,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更多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传承好李氏中医,郭登凤也开始培养下一代。

李氏第十五代
中医传承人
郭登凤
医学需要发展,家族的医学也需要传承。我现在已经开始在培养我的两个儿子,跟他们讲中药、写处方,希望能够很好的传给下一代,让李氏家族的医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图文/杨金蕾 李永松 茶开昀 刘莹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