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化解客情办理“烦心事”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客事办理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传统人情往来逐渐异化为“面子工程”和“敛财手段”。群众观念固化、村组约束乏力,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成为基层治理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宾川县宾居镇清河社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客事办理难题,以“立规矩、管全程、建长效”为抓手,接二连三整治农村客事办理乱象。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社区红白事规模压缩18%,客事办理减少160余场次,为群众节约资金近384万元,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成功经验被拍摄为专题片《清河之路》在全县推广,清河社区也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

第一招,刚性约束立规矩,筑牢制度“硬防线”。一是民主决策“立规矩”。结合清河实际,将客事办理内容作为清河社区《村规民约》修订重点,精细制定标准,并组织各村组召开党员、户主会议20余场次,通过民主评议表决,让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和《清河社区规范客事办理告知书》获得群众广泛认可。二是村规民约“划标准”。细化客事办理的流程、规模、费用,限定彩礼上限为10万元,除红白喜事外,其他事宜一律不得设宴。规范菜品数量,提倡宴席简约化,每桌菜品不超过八道,用烟不超过15元,用酒不超过20元,明确礼金上线不超过200元。刚性制度提供清晰准则,让村民有标准可依。三是监督考核“强执行”。构建“社区统筹+小组落实+党员包户”责任体系,将客事管理纳入村组干部考核。对于村组内违规办客不阻止或阻止不成功的,年底考核扣除小组干部年终部分补助,以此强化小组干部的责任担当与监管效能,确保规范红白喜事得到有效执行。镇纪委对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问题,及时提醒约谈、通报问责,问题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自实行以来,成功阻止红白喜事外的客事160余起。

第二招,多措并举管全程,打出整治“组合拳”。一是宣传动员“做到家”。制度经过民主决策同意后,由小组长挨家挨户发放告知书,确保群众知晓率100%。充分利用群众代表大会和应急广播、宣传海报等形式,常抓不懈,一季度开展一次全覆盖宣传,让文明办客入耳入心,营造客事规范的良好氛围。二是客事办理“严把关”。依托红白理事会,对拟办客事的家庭严格报备审批。指定社区“两委”成员专项负责客情报备工作,到户实地调查,除红白喜事外的客事及超规模的客事一律不予通过,与户主签订《清河社区关于客事办理安全宣传告知书》及《食品安全协议》千余份。明确客事办理“四严禁”纪律要求,即禁止赌博、劝酒及食用附子、野生菌等有毒食材、禁铺张浪费。三是动态监督“织密网”。组建“乡贤+党员”监督队7支,每月开展巡查,建立村规民约“红黑板”,对违规办客且不听劝阻者在村组工作群和公示栏中曝光、通报、批评。通过制度上墙、入户劝说、全面宣传、严格执行等方式,村组干部劝阻的成功率大幅提高至80%,有效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

第三招,奖惩并济亮红线,长效驱动“新风尚”。一是惩戒“挂钩”民生“紧箍咒”。制定《清河社区规范客事办理告知书》,明确规定除红白客事外,其他客事一律不准办理。对无视规定、违规操办客事的居民,停供客事办理所需的自来水,拒租集体办客场所,让违规者“无处容身”。对态度蛮横、屡教不改,公然违反村规民约的“顽固分子”,社区居委会亮出“红牌”,在部分惠民政策享受优先权上进行限制。通过针对性的惩戒措施,形成了强大约束力,让心存侥幸、妄图违规办客者“知难而退”。二是激励奖励树文明标杆。对履行义务较好的居民,在入党、评优、用工、救助等方面享受优先条件,并在全社区范围内通报表扬;对家风家教较好,且考取985、211大学的清河社区籍大学生给予奖励1000元。支部书记、党员群众带头执行,以点带面促风气转变。

END


图文/赵庆玲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