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领头雁:晏林英用电商之翼托起乡村治理新图景
在滇西高原的热区宾川,一位90后女青年用五年时间演绎了一场从“返乡大学生”到“乡村治理多面手”的蜕变。晏林英,大理热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为支点,撬动起基层社会治理中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她既是电商浪潮中的弄潮儿,又是产业链上的组织者,更成为凝聚妇女、联结农户、带动就业、激励青年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这个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展现着新时代乡村治理中“能人效应”的多元价值。
敢创新:破解滞销困局的电商先锋
2020年疫情爆发时,正是宾川大蒜开始上市的时节,外地的收购商进不来,当地的大蒜卖不出去,大蒜种植户看着地里面滞销的大蒜急得团团转,晏林英父亲晏必军也在为合作社积压的3000多吨大蒜彻夜难眠,看着家乡父老乡亲的急盼,催生了晏林英的电商创业决心。这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做出了让乡亲们意外的决定——开网店卖大蒜。
“第一天只卖了3单,还是亲戚捧场。”晏林英至今记得创业的窘迫。为掌握运营诀窍,她“潜入”昆明电商公司“偷师”两月,系统学习流量运营、页面优化等核心技能,将店铺进行全面升级,聘请专业摄影师突出独头蒜“瓣大味浓”的特色,设置阶梯式优惠策略,单量很快从日均三五单跃升至4000单。最忙碌时,仓库24小时连轴转,日发货量达15吨。当年即创下销售300万单、营业额5000万元的奇迹。
随着业务扩展,晏林英引进全县首条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单日处理能力达50吨,效率提升300%。2024年,公司电商销售额突破1.1亿元,在全平台铺设20余家店铺,“热宝大蒜”稳居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品类第一。让宾川紫皮蒜从滞销品变为“网红爆款”,不仅为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动能。更关键的是,她将电商价格稳定在10-13元/公斤,较线下高出2-4元,仅此一项就使宾居镇蒜农年均增收2000余万元。这种“电商溢价反哺农户”的模式,实质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利益共享机制。
勇担当: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构建者
“好产品是种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晏林英深谙产业振兴的根本在于源头把控。她进一步完善合作社“五统一”模式,统一农资采购、生产技术、加工标准、品牌包装和产品销售,构建起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
在种植前,她以农资、种子、农药化肥抱团采购为切入点,组织172户社员集中采购种子、农资、农药化肥,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通过合作社农户农资集中采购金额返利10%,每年为农户节约成本200万元;在种植端,面对传统独头蒜产出率仅30%的瓶颈,她组建技术团队联合农科院研发“低温春化冷冻诱导技术”,将独头率提升至80%。同时,公司邀请专家指导蒜农种植,积极探索推广葡萄套种大蒜模式,实现“亩产葡萄+1000斤独蒜”的复合收益,其中蒜素含量达普通大蒜的三倍,不断提升了独蒜的营养价值。在加工环节,新建15个冷藏库将销售周期从5个月延至全年,引进智能分选设备使加工成本降低50%。这些举措让宾川大蒜溢价率达20%,亩收益突破2万元,带动种植面积超万亩,夯实了产业基础,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重承诺:联农带农编织利益共同体
晏林英进一步健全完善合作社“二次返利”机制,实行积分制带动周边小农户共同发展,农户入社后即可享受“三项福利”,农资籽种积分返利10%,农户除按市价销售产品外,还能获得合作社60%的加工出售利润返还,剩余40%按社员入股比例分配。社员马清梅家通过返利增收1万元,像她这样的受益者累计达2000余户。2021-2024年,合作社返利总额达458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她将2000多户松散农户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真正实现“交易越频繁、分红越丰厚”的良性循环。
在热宝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晏林英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共建共享、以强带弱”的总体思路。2022年,镇村企共同谋划推动形成了热宝公司“跨域牵手”新联盟,清河社区、毘村等4个村集体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企业自筹1000万元,共建特色果蔬供应中心。建立“四金”增收机制——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金、集体收益金,使农户户均增收2.5万元,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5万元,提供岗位1.8万人次,让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热宝公司“跨域牵手”新联盟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的路径,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激活了资源要素流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以经济发展筑牢社会稳定根基。
正是有了集体经济的有力保障,宾居镇清河社区积极探索出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奖补”机制,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成功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模式。
善作为:激发新农人赋能乡村治理
2022年热宝公司成立党支部,晏林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公司被评为大理州“党建带团建+电商促青创”示范基地。
“要让年轻人看见土地的希望。”晏林英打造的青年创业孵化体系颇具特色,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共享供应链、利润分成三阶段支持,已吸引10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不断给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晏林英还特别关注农村妇女发展。她创建的“电商创业园”优先招募女性社员,目前50人团队中女性占比超过70%。“以前带娃种地,现在直播卖蒜,收入还不低。”公司女主播的经历是众多乡村女性的缩影。她创新“灵活用工”机制,允许妇女根据农闲时间参与分拣、包装等工作,这种“不离乡、不离家”的就业模式,使当地妇女年均增收1.2万元,有力促进家庭和谐与社区稳定。
她主导的“电商训练营”采用“理论+实操+游学”模式,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带动形成电商主播、网销供货、快递收发等电商企业30余家。这些“新农人”正在重构乡村人口结构——公司直接带动就业20多人,季节性用工2.5万人次,让100多名年轻人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创业梦。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晏林英以经济纽带凝聚治理共识,用数字技术激活主体能动性,通过利益共享实现可持续发展。她创建的“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架构,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又释放了市场活力,更保障了农民主体地位,为乡村治理与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今,“热宝模式”正在苍洱大地复制推广。30余家电商企业、1000多名从业者构成的生态圈,见证着“头雁效应”的扩散。2025年热宝公司获得了“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正如晏林英在获奖后的感言:“乡村振兴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要做的,就是为传统农业插上时代的翅膀。”
青春力量撰写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答卷,正由更多“晏林英”们接力书写。
图文/吴华 大理热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宾居镇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