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秋收虽已落幕,彝乡的土地上却不见闲歇。耕田犁土、起垄播种的农事画卷正徐徐展开,拉乌乡的小春种植已全面铺开,1.6万亩粮油作物与贡菜、香葱等特色农产品陆续扎根土壤,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碧鸡村,成片的青翠点缀田间、散落林下,整齐排列的青笋在风中摇曳。今年,碧鸡村小春作物播种面积约2800亩,其中青笋与香葱共占2600亩,林下种植面积达1560亩,约占这两种作物的六成,形成立体高效的种植格局。
新田村的田间同样忙碌。随着市场前景持续向好,贡菜与香葱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今年较去年增加约10%,新增部分均为贡菜。然而贡菜生长需水量大,恰逢冬春少雨、工程供水不足,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大理州农科院联合新田村委会,共同推进贡菜滴灌种植试验示范项目。
在麻栗坪小组活动室,50卷滴灌带整齐码放,配套的5000个旁通与12个过滤器一应俱全。项目规划了20亩示范核心区和30亩带动区,农户按分配面积领取滴灌材料。曾学良家的贡菜地属于示范带动区,面积一亩,他领到了一卷2000米长的滴灌带和100个旁通。领完物资,他便返回田间,投入滴灌带铺设。
铺带、裁剪、打孔、连接主管……不多时,两排滴灌带便铺设完成。曾学良去年种植的两亩多贡菜,亩均收益在一万一、二,虽收益可观,却常受缺水困扰。
曾学良:“今年我计划种五亩贡菜,目前已种两亩多,全都采用滴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拉乌乡小春作物总播种进度已超70%,田野间,农户们正抢抓时节推进播种,一条条滴灌带如同大地血脉,在垄间伸展,为作物生长注入精准补给。远处,新栽的贡菜苗在微风中轻轻抖动,映着高原的蓝天白云,勾勒出一幅绿色发展与科技助农交织的秋种画卷。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