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协之窗】贡菜绿色生产技术




贡菜绿色生产技术
宾川县园艺站农艺师 闫 超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一)品种选择。应选择植株高壮、持嫩性强、肉质坚实、颜色脆绿、制作的笋干泡发后脆度高的贡菜王、老来青、一米青、贡菜玉米青等优质良种。
(二)种子处理。秋季贡菜播种时,宾川县气温较高,对发芽不利,需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将贡菜种子用清水浸泡 24 小时,滤干水后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中冷藏 24 小时(温度控制在 3-5℃),然后取出放在阴凉、通风处,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越冬栽培,种子不需进行催芽处理。
二、播种及苗期管理
(一)苗床准备。选择地势高炕,土壤肥沃、疏松,二至三年内没有种过贡菜(莴笋)的旱地作为苗床。选好苗床后,每平方米撒施生石灰 0.1- 0.15kg,然后翻耕晒垡,5-10 天后即可整理土壤。苗床应南北向开墒,墒面1.2m,沟宽 25~30cm 左右。苗床土壤要充分整细整匀,做到上松下实,表土应按 50% 腐熟细粪 +50% 细土进行配比。苗床墒面整理时,每立方米苗床再施复合肥 20g+ 过磷酸钙 150g。每亩大田用苗需要苗床 8-10 ㎡。
(二)播种
1、播种时间。秋季播种时间:以白露节前后为宜,高海拔冷凉地区可适当提前播种;越冬季播种时间:最晚不超过 12 月 10 日。
2、用种量。一般每亩大田用种 20g,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为 2.0~2.5g。
3、播种技术。(1)苗床播种。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再撒一层细土,随后即可播种。每 100g 种子用 0.5kg 细土拌匀后均匀撒播在墒面上,随后在墒面上覆盖 0.3~0.5 厘米厚的细粪土,然后再覆盖一层1-2cm 厚的稻草,并用喷壶浇湿稻草。(2)大田直播。大田按计定的株距和行距打塘,塘内土壤要细碎,灌水后每塘播 5~8 粒种子。
(三)床土处理。播种盖土后,可选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1500 倍液等喷雾土表,也可选用 45% 五氯·福美双粉剂 3~4 ㎏拌细土撒在墒面上。
(四)苗期管理
苗床管理。播种后应保持墒面潮湿,缺水时早晚用喷壶浇施,播种后5~7 天贡菜即可出苗,出苗后逐步撤去薄膜、捡除稻草。当子叶平展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苗时用手轻轻地拔除过密和并生的小苗。当苗长出 3~5 片真叶时,即可进行定苗。定苗要求:去弱苗, 留壮苗 ; 去密苗,留匀苗 ; 去病苗,留健苗。同时拔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光争肥,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当苗出齐后,用 0.1~0.3% 尿素液 +0.1~0.3% 普钙液或 0.1~0.3% 复合肥液进行浇施,每 10~15 天一次。当苗长至 5~6 片叶左右即可选壮苗移栽。直播苗苗期管理。播种后 2 天回水一次。当幼苗达 1-3 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苗时每塘选留 3 株壮苗,同时拔除田间杂草。当幼苗达 5-7 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塘选留 1 株壮苗。定苗后及时追肥,每隔 10~15 天浇一次 0.1~0.3% 复合肥液或 0.1~0.3% 尿素液 +0.1~0.3% 普钙液,连浇 3 次。
三、轮作整地及合理密植
(一)选地。贡菜种植应选择光照充足、霜期短、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和近两三年内没有种过贡菜及其他菊科作物的田块。
(二)合理轮作。贡菜应与非菊科作物轮作 2~3 年,可采取水稻~贡菜, 玉米~贡菜等轮作模式。
(三)整地作墒。前作收获后适时翻犁晒田,精细整地,并按 1.0m 南北向开墒,墒面宽 0.6m, 沟宽 0.4m, 沟深 0.2m,做到墒平、土细、沟直。
(四)合理密植。按株距 20~30cm,行距 30~35cm,直播或移栽,每亩种植 4500~6700 株。
四、中耕管理
(一)水分管理。移栽或播种(直播)前灌水浸透墒面,移栽或播种后3~5 天灌水一次,以浸湿墒面为准,之后视墒情适时灌水。遇降雨量大时,要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在肉质茎膨大期,保持充足的水肥供应,这一时期对水肥管理要求非常严格,地面稍干适时灌水,水量要适中,做到小水勤灌, 严防大水漫灌。
(二)肥料管理
施肥原则。贡菜施肥要遵循 NY/T496 的规定,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 追肥和化学肥料。
基肥。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000~3000kg 或商品有机肥500~800kg,普钙 40~50kg,复合肥 15~20kg,土肥要混匀。
追肥。幼苗期。移栽苗成活后或直播苗定苗后,每亩施尿素 4~5kg 或每隔10~15 天浇一次 0.1~0.3% 高氮型复合肥液或 0.1~0.3% 尿 素 液 +0.1~0.3% 普钙液,连浇 2 次。
莲座期。进入莲坐期, 叶片数明显增多,心叶与莲座叶齐平时,贡菜茎部加速膨大,应勤施肥水,特别注意增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每亩施尿素 5~6 ㎏、硫酸钾 5~6kg, 同时补施硼肥和钙肥。缺硼的土壤每亩施持力硼200~250g,贡菜团棵期可喷施多聚硼 1000~1500 倍液,5-7 天 1 次,连喷 2~3 次。可通过叶面补充钙肥,幼嫩部位易缺钙,重点喷洒植株的幼嫩部位,可选用叶面喷施硝酸钙水溶液、氨基酸螯合钙等进行喷施。
肉质茎形成期。这个阶段是贡菜生长的重要时期,当肉质茎长至10~15cm 时,每亩施尿素 5~6 ㎏ + 高钾型复合肥 10~15 ㎏。同时叶面喷施硼肥与钙肥,每 7 天左右 1 次,连喷 2~3 次。
中耕松土。在植株进入团棵期后,根据土壤墒情及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适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滋生(接近植株的杂草要手工拔除)。
五 病虫害绿色防控
(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按照贡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进行防控。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和精准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来控制贡菜病虫为害。
(二)病虫害发生种类
1、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病毒病;
2、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斑潜蝇以及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和鞘翅目(金龟子等)害虫。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清除病残株和植株下部病叶及田间杂草;实行与非菊科作物轮作(3 年以上);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集中育苗,适龄、壮苗移栽;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定植成活后,根据土壤墒情及田间杂草生长情况中耕 2~3 次;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2)物理防治
用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斑潜蝇和蓟马;用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
(3)生物防治
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用苦参·蛇床素、丁子香酚等防霜霉病;用多抗霉素和寡雄腐霉菌等防灰霉病;用盾壳霉菌、木霉菌等防菌核病;用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等防病毒病;用鱼藤酮、乙基多杀菌素等防蚜虫、蓟马;用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等防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防斑潜蝇;用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等防利用草蛉、七星瓢虫、弯尾姬蜂、丽蚜小蜂等防治害虫。

(4)化学防治
霜霉病:播前用种子重量 0.2~0.3% 的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用 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1000~1500 倍液或 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配 78% 代森锰锌 500~600 倍液进行喷雾。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发病后用 40% 烯酰·氰霜唑悬浮剂1500~2000 倍液或 68.75% 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 500~6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每 5~7 天一次,连防 2~3 次。
菌核病:播种前用种子重量 0.2~0.3% 的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移栽前3~5 天,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等喷雾土表;发病前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发病初期用 60% 噻菌灵可溶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4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药剂进行喷雾,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
灰霉病:用 42% 噻菌灵胶悬剂 3000~50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喷雾土表进行土壤处理;发病前用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 10~15 天一次,连防 2~3 次;发病初期用 66.8% 霉多克水分散粒剂1000~1500 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溶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
病毒病:播种前用 3% 氨基寡糖素水剂 1000~1500 倍液浸泡种子 20~30 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防好蓟马和蚜虫等病媒害虫治虫防病;苗期开始用5% 菌毒清水剂 200~300 倍液或 8% 宁南霉素水剂 800~1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

蓟马:选用 22% 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4000~5000 倍液或 60%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3000~4000 倍液等进行喷雾,每 5~7 天一次,连防 2~3 次。蚜虫:选用3% 啶虫脒微乳剂 1500~2500 倍液或 10% 烯啶虫胺水剂 3000~4000 倍液等进行喷雾,每 5~7 天一次,连防 2~3 次。
斑潜蝇:选用 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 3000~4000 倍液或 5% 氟氯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等药剂,每 5~7 天一次,连防 2~3 次。
鳞翅目害虫:选用 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2500 倍液或 5% 甲维盐水分散粒剂 3000~4000 倍液等喷雾,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
鞘翅目害虫:选用 90% 晶体敌百虫 800~1000 倍液或 20% 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 倍液等喷雾,每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
蜗牛:可选用四聚乙醛颗粒诱杀。

六、适时采收及加工
(一)适时采收。为保证贡菜产品质量,要适时采收。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过迟易形成空心,粗纤维增加,质量下降。采收适期以贡菜植株开始现蕾为佳。因田间个体成熟度有一定的差异,采收应分批进行,成熟一批采收一批。

(二)贡菜加工。加工贡菜需选择晴朗天气,先从植株顶部向下去掉全部叶片,然后将根茎交界部以下老根切除,再削去外皮,最后将去皮后的肉质茎纵切成最宽处横径不超过 1cm 的均匀细长条(如笋茎空心,则要刨去空心部位),留基部 2~3cm 不切开,搭晒于通风透光的细绳上晾晒 2~3 天(要避免长时间烈日暴晒,会影响色泽),当笋条一折即断时收拢,自然回潮 8-10 小时后捆扎成 1kg 左右一把即可出售。
作者/闫 超(宾川县园艺站农艺师 )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 蓉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