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鸡足山镇白族刺绣 指尖上的幸福传承

在鸡足山镇沙址村委会,生活着这样一群身怀刺绣技艺的妇女同胞,她们会在劳作之余,拿起手中的针线做女工,产品小到荷包、鞋垫、绣花鞋,大到白族包头、白族服装和房间装饰挂画等,色彩鲜亮,用途广泛,白族刺绣技艺也通过她们的巧手得以传承。

一早,记者来到沙址村委会白草龙村万莲家看到,她正拿着针线在院子里纳鞋垫,一针一线在她灵巧双手的摆弄下,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勾勒出一朵花的形状。

 除了鞋垫外,万莲还手工缝制了各式各样带有白族特色的绣花鞋,每双鞋的图案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极具观赏性。据万莲介绍,她今年72岁,做刺绣已有四五十年了,但因为年轻时要从事农业生产,只能选择在闲暇之余来做刺绣。

万莲说,出工干活的时候,将鞋底别在腰上,休息的时候便拿出来缝几针,就这样持续缝了几年。现在是早上出工干活,晚上回到家又缝。

与万莲不同的是,家住寺前村的李泽芬还擅长缝制荷包、绣花鞋、凉鞋、小孩各年龄段的帽子等白族绣品。随便拿起一个绣品看,都能感受到刺绣与心灵的互动。其中,最为吸引人的便是小巧精致的荷包,据李泽芬介绍,荷包用途广泛,做工考究,在白族人心中,不仅是装饰品,还是吉祥物。

李泽芬告诉我们,这个荷包是每家生了小孩后就要缝一个荷包,等到火把节就拿出去在火把上丢,丢出去之后,谁捡到就与谁结缘。

据了解,在白族刺绣的图案中,运用最多的是各种花形纹饰,白族人民不论男女都喜欢用花形纹饰来装饰自己的衣物,他们借物抒情,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万莲说,白族人喜欢花哨一点,不管什么花都喜欢缝在鞋子上,穿着感觉特别好看。

李泽芬还讲到,花纹老鞋在当地很有讲究,小孩出生后,穿的鞋子要绣上一朵花,以后老了回去那天也要绣一朵花。现在大家不常穿白族衣裳,但穿的时候还是要佩戴整齐。

在鸡足山镇沙址村委会,像万莲、李泽芬一样坚持刺绣的还有杨社兰、乔素珍等很多人,在她们看来,刺绣不仅是简单的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希望通过她们的坚持,让更多人知晓白族刺绣,并参与进来。

李泽芬说,比她小十多岁的人都会缝刺绣,岁数稍微再小点的就不会缝了,再不传承下去就该失传了。

沙址村委会寺前村村民乔素珍说,她从小就喜欢绣花,闲下来的时候就绣一下,也准备让小辈们也学习一下,让刺绣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图 文/杨金蕾   李永松  茶开昀  曾丽娜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