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非遗进校园,托起传承梦!

11月18日,鸡足山镇2021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鸡足山镇江股完小启动,部分州县优秀非遗传承人为学校师生送上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活动中,师生一起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展板,同时学习《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

在纺车边,县级傈僳族火草纺织制作技艺传承人开展火草纺织制作技艺传承活动,通过她们的讲解,学生们感受从火草绒滚线到织布,再到成衣制作的整个技艺流程,大家争先恐后亲自上了纺车,体验了传统火草布的制作。

傈僳族火草麻布以及传统服饰引来不少学生好奇。服饰包括了帽子、上衣、腰带、百褶裙、挎包,全部由手工剪裁、刺绣和缝制。同学们了解到原始而传统的款式传承至今,体现了傈僳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参加活动的傈僳族学生罗春燕说,她对自己民族的火草布制作技艺特别感兴趣,通过观看学习,并在传承人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自己也织了一段火草布。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真实的感受到傈僳族火草布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最热闹的当属白族扎染传承活动,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扎染,既陌生又好奇,从了解扎染历史文化到操作体验,学生们不断叹服于白族扎染艺术带来的惊艳“原来普通白手巾也可以装饰得那么美丽”,孩子们拿着各自的创意作品,畅所欲言地分享着内心的感悟,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丰富的颜色、漂亮的图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受白族扎染的艺术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镇内文艺骨干开展傈僳族舞蹈培训,就民族舞的起源、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就舞蹈每个动作进行了表演和教学,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白族学生王骏峰开心的说道,今天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传承傈僳族的火草布制作、白族扎染、傈僳族打跳等。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白族的扎染,通过体验制作,似乎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小小传承人。

据悉,目前鸡足山镇有各级非遗传承人9人,正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镇把非遗传承纳入学校持续性常态化教学活动中,与乡村少年宫活动,白族、傈僳族、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接受家乡传统文化熏陶,最终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图文/王建军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