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引水来,发展产业兴乡村!

日前,宾川县鸡足山镇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在关李村委会顺利开工,这是鸡足山镇推进“两个革命”开展“两个活动”的重要举措。

关李村委会地处鸡足山镇西南面,是全镇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村委会,海拔2300米,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而项目所在的关新村、关上村是关李村委会距镇政府最远的两个村。

为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关李村委会的自然资源条件,当地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准备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药材和核桃种植。产业发展的思路有了,但由于水源较高,蓄水量少,水利配套工程少,渠道没有硬化,部分渠道损毁严重,灌溉条件十分困难,缺水成了当地发展产业的首要制约因素。加上田间机耕路是简易土路面,路面凸凹不平,有些路段路面狭窄,有些坡段非常陡峭,这些都是关李村委会发展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新村村民张坤坦言,关新小坝塘是关新村灌溉的重要水源,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上游来水中泥砂含量大,塘内淤积严重,也蓄不了多少水。

关上村村民赵耀文说,村上的机耕路是土路,凹凸不平,运送农作物和肥料比较困难,遇到阴雨天更是艰难。

关李村委会总支书记、主任赵英雄表示,村里有土地,有劳动力,就是没有水,看到村民们辛勤劳动一年,收入却不高,我们心里面也急。现在好了,等工程完工后,生产条件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会更好。

为了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项目攻坚服务乡村振兴,镇党委、镇政府牢固树立项目思维,积极为关李村委会谋划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帮助群众就近务工,助力村民持续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鸡足山镇镇长吴志刚表示,该项目是去年鸡足山镇为民办实事的清单之一,在项目批复下达后,就立即着手启动实施。项目的建成可以补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更好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促进村民增收,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下一步,鸡足山镇还将加快高效节水系统运用的步伐。

据了解,项目概算总投资495万元,主要是改造关新小坝塘,库塘清淤,修复混凝土挡水坝破损部分、硬化输水沟渠、修建取水坝和机耕路等,项目建成后当地的182户654人将受益。

图文/唐方香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