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防疫生产两不误 田间地头种烟忙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眼下,正值宾川县3万余亩烤烟移栽的关键期,宾川县在紧抓疫情防控工作不松劲的同时,抢抓农时,组织烟农分批次错峰领取烟苗,倡导群众佩戴口罩,分散干活,按下烤烟移栽“快进键”,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事生产“两不误”。

在大营镇萂村茅草坪的山坡上,放眼望去,烟农们正在烟站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着规范移栽烟苗。理墒、打塘、打药、浇水、移苗、施肥、覆膜,一片秩序井然,让人不禁联想到了秋日的丰收季节,一片片黄金叶、分层落黄的烤烟迎着滇西最灿烂的阳光朝你微笑……满眼繁忙景,同盼丰收年。

大营镇萂村茅草坪小组地处缓坡,平均海拔2160米,村庄四面环山,这里大部分村民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成为职业烟农。全组共有57户村民,其中烟农24户,占全组总人口的42.1%。

据大营镇烟站站长王光玉介绍,今年全镇烟叶生产突出一个“早”字,春节刚过,烟站就组织全站党员、技术员下沉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烟农共同规划烤烟种植面积及移栽时间,根据烟农移栽时间精准对接育苗时间开展育苗工作。针对茅草坪小组等高寒村组的温差特点,适合早移栽早烘烤,为避开后期低温冷害,技术员及早对烟农进行宣传,组织烟农提早开展烤烟预整地准备工作。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是茅草坪小组烟农杨秀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他是整个小组最早开始移栽的烟农,春节刚过他就积极投入到预整地准备工作中。“烤烟收入稳定,我家今年种了50亩,能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比去年还要多。”杨秀忠乐呵呵地说道,晒得黝黑的脸庞上装满时光的印记。

烟农杨秀芳家今年也种了50亩烤烟,夫妻二人近年来一直靠种植烤烟供孩子读书,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烟站技术员早上8点半赶到他家时,俩夫妻早已完成了大半块地的移栽。“去年就是因为移栽晚,烘烤出来的烟叶挂灰烟多,吃了亏,今年一定要早栽抢栽!”杨大姐边说边用手擦着脸上的汗珠,然后继续低头栽烟,一刻也不愿意停下。烟田里不时唱起的白族小调,与烟农们欢快的笑声传得很远,仿佛在呼吁大家一起来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截止5月6日,大营镇已全面完成1850亩烤烟移栽任务,比去年提前了2天,茅草坪小组也早在5月2日就全面完成移栽,进度较去年提前了6天。

据悉,宾川县2022年烤烟指导性种植面积3.72万亩,收购计划10.05万担,截止5月6日累计移栽烤烟31211亩,计划于5月10日全面完成移栽,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事生产“两不误”,既要守住群众的“生命线”,又要护住群众的“钱袋子”。

图文/邓永凤 王光玉 刘寿云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