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近年来,宾川县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工作理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涉农企业、合作社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涉农营商环境,打造了招商引资“强磁场”。引进正邦亚汇生猪养殖场、山源中药材合作社大营镇三七种植项目和三道力“柑橘‘明日见’采摘园”、深圳茂雄精品果蔬加工生产线及冷链物流等项目,2021年完成10个项目12482万元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工作,超额完成投资任务数2756万元的325%。

培育认定农业龙头,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力度,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党支部+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合作农场)+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多元化经营体系和营销体系,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进了水果权、林权证等抵押贷款,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施政策性涉农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3户、专业合作社748个,认定农业庄园29个、家庭农场229个;发展合作农场29个,入股农户650余户,发展面积达3000余亩,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云南省十大名果”2个;全县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2户,指导企业申报新增贷款贴息补助。

财政奖补经营主体,享受“真金白银”支持

依托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等项目,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实施奖补2143万元,积极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发展。其中新建年加工20万吨滇西高原特色水果精深加工流通生产线项目奖补500万元,新建 10 万吨柑桔智能化分级包装及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奖补600万元。“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绿色有机认证项目,对有机产品认证4700亩、奖补18.8万元,对绿色食品认证11510亩、奖补46.04万元,对已通过评审绿色食品14382亩、奖补28.764万元;2021年,还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6700亩。全面完成宾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工作任务,整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央合作社发展专项等资金782万元,对57个合作社进行了扶持。“产业强镇”项目对企业实施奖补210万元。


建立专家服务梯队,注入“创业创新”动力

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暨南大学、华东农大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大理大学等省内外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形成“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企业,企业带农户”三带模式,在云福公司等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物联网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点,为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创新创业中的技术难题。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提升种植技术水平,选派刘凤弼、何建群等一批科技种植能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指导培训,组织以葡萄、柑桔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等技术培训141场次,培训11000多人次,田间技术指导148次,2000余人;采用新媒体网络直播课堂发布葡萄种植技术视频11期,浏览15000多人次。

宣传推介宾川水果,打造“优势品牌”市场

构建“1+2”品牌体系(即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2019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发布“宾果儿”区域公共品牌,宾川水果受到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赢得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开启了云品出滇、走向世界的步伐。精心组织开展宾果儿·楼铁源阳光玫瑰万里行,赞助宾川“葡萄妹”杨洋上《星光大道》宣传家乡、宣传宾川水果,在大理机场、丽江机场设置“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文化旅游目的地”宣传广告位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成功注册“宾川红提葡萄”“宾川柑桔”“宾川软籽石榴”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七彩云秘”“楼铁源”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产品品牌。“宾川红提葡萄”以18.6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43位,是云南省首个入围的水果品牌。2021年,出口基地备案47户、28.48万亩,农产品出口量11139.922吨,出口创汇6452万美元。

图文/杨艳梅  谢丽琴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