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优质“小水果”凝聚民族“大团结”



走进中国水果之乡——宾川,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柑桔园,绿意葱笼,累累果实挂满枝头,散发出浓郁的果香,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画卷中。



近年来,宾川县做足“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文章,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水果之乡”,以“果”为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磅礴合力。


共育“团结果”,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心力
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建+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块,形成了“产业延伸到哪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助推优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全国晚熟柑桔特色优势区、云南省重要的商品水果生产基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小水果种出了亿元大产业。全县优质水果面积达32.6万亩、年总产量近80万吨、年产值达70多亿元。

共植“生态果”,同心共建各民族共有绿色家园
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水果上山”,形成了“坝区葡萄园、坡地桔果园、山区核桃园、沿江咖啡园”辐射全县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全县处处呈现乡村如画、水果飘香的生动画面,走出了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全县森林覆盖率56.39%。


共培“致富果”,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针对广大群众普遍反映的学科技用科技难等问题,践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全县广大干部、水果专业合作社和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办“田间课堂”,向各族群众宣传、传授科技知识,同时还优先录用低收入群众家庭到企业和合作社务工,一些群众把在务工中学到的种植技术用于发展自家的果园,种植出的优质水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0035元、同比增长10.2%。


共铸“连心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组建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式发展,全县经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业庄园有29个、家庭农场229个、专业合作社748个,持续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宾果儿”品牌形象走进人民大会堂,迈出了云品出滇、走向世界的步伐,小水果闯出了大市场,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大提高,优质水果源源不断销往“新马泰”等10多个国家,以及“北上广”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成为与世界和全国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果”。2021年,全县农副产品外贸出口总额达6.1亿元、同比增长15%。
图文/宾川县创建办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