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宾川】果城宾川:芒果金黄时 紫荆花儿开

夏至节令刚过,“国家级园林县城”——宾川县城大街小巷、人行道上的芒果金黄诱人,开始成熟,满树满树的桂圆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清香,金沙江畔的热区“果城”展示着秀美的园林小城画卷。

水果飘香之时,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宾川县城行政办公区东侧的白羊路大街两侧,一树树紫荆花热情绽放,美不胜收。树枝上的花朵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灿若红霞,给市民们展示着最美的风采。

紫荆花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叶子的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蹄甲,故有“红花羊蹄甲”或“紫花羊蹄甲”之称。1965年确定为香港的市花,香港人把它视作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广为栽种。它性喜温暖湿润、多雨的气候、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强,有一定耐寒能力,生长迅速,花期长达半年以上。

紫荆花花色紫红,形如蝴蝶,景色奇特,艳丽可爱,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当叶子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枝条上花已盛开,所以又称“满条红”。紫荆花花瓣五片,每片长达5-7厘米,花朵艳丽,有花期长、花朵大、花形美、花色艳、花香浓五大特点,常绿繁茂,颇耐烟尘,宜作行道树、庭荫风景树,是热带亚热带观赏树种之佳品。

紫荆花代表着兄弟和睦,相传东汉时期,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所有财产已经分配完毕,余下一棵紫荆树意欲分为三截。天亮时,当兄弟们前来砍树,发现树已枯萎,落花满地。田真不禁对天长叹:“人不如木也!”从此兄弟三人不再分家,和睦相处,紫荆树也随之获得生机,花繁叶茂。陆机为此赋诗:“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李白感慨道:“田氏仓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唐代名诗人韦应物《见紫荆轮》诗:“杂英多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

“一树粉红耀眼,娇艳妩媚勾魂”。漫步于纳溪公园、明德公园、至善公园、桑园公园,行走在金叶路、白塔路、桔乡路、全球通大道,穿梭于芒果树、桂园树、缅树、小叶榕树等绿化树间,新植的火把花,在公园、在街道、在庭院悄然盛开,用火一样的热情,迎接一年一度即将到来的“火把节”。

火把花不与樱花、凤凰花、蓝花楹等人们称赞的名花媲美争艳,在绿树林间、在青枝绿叶里,错峰静静的开放,花期长得让每一个喜欢它的人可以看饱、看够,故有“百日红”之称。

“窈窕清瘦身躯,光滑细腻皮肤,修长漂亮枝条,构成俊俏树美人”,“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火把花赞誉连连。火把花,学名紫薇花,别称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等,产于云南西部至中部,西藏东南部,生于多石草坡及灌丛中,“火把节”前后花朵开放如火,观赏性强。

花朵生于具花短枝或枝条上端,呈苞叶状,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粉色居多,花柱丝状,花盘平顶,花色艳丽。花期在每年6-10月,现在已大量用于绿化美化。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唐代诗人杜牧曾咏诗赞扬它:“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一排排、一堆堆,成串似倒挂的彩蝶,成片如“火把节”虔诚祷告的彝族妇女粉黛头饰,粉嘟嘟、白皙皙、红彤彤,粉白相间,红如烈火,飘飘洒洒。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小城的人们一边锻炼,一边欣赏风景,清新怡人,成为宾川县城居民享受到“美丽县城”创建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宾川县抢抓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机遇,围绕“美丽花果城、文旅目的地”目标,以“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为要素,彰显水果业经济优势,凸显鸡足山历史文化和侨乡文化积淀,集厚重文化、唯美生态、特色产业于一体,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全面展开,一个美丽的“花果城”破茧成蝶、展现动人新姿。

如今,漫步宾川县城,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一幢幢房屋焕然一新、特色鲜明,一个个广场及公园美好靓丽,成为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静红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