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强产业,乡村振兴谱新篇




平川镇位于宾川县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海拔1760米,全镇辖14个村委会18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0074户35229人,有145个党组织党员1607人。
近年来平川镇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团结带领各村党总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资产盘活、产业带动、股份合作、服务创收”等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平川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10.6万元,14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根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组织引领,探索“服务创收”发展新模式
2020年,平川镇投资383.44万元实施平川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对农贸市场实施改扩建,修建商铺、大棚、市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扩建后农贸市场委托平川村委会经营管理,将农贸市场收入20%纳入平川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川村党总支抓住机遇,迅速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聘请管理人员、保洁员5人,为经营户提供优质服务,集镇区交通、经营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2020年以来农贸市场共收入185万余元,创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7万余元。


党组织率领,坝区产业呈现新面貌
在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过程中,平川镇坝区8个村党总支借助乡村振兴东风,主动与县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大企业的资金、技术、销售优势,先后投资490万元,引入社会资本1600余万元新建平川、盘古、古底三个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升级“产业存量”、做优“产业增量”,实现平川葡萄产业的质变。在新基地的带动下,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引领科技兴农,增强农业发展潜力,使平川农业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组织联合,探索山区产业发展新模式
为破解山区村党总支发展集体经济手段不足、发展产业思路单一等难题。平川镇采取“跨区域、大联合”的发展模式,将沪滇协作项目资金400万元拨付给帽角山、马花、李子园、古底4个村委会,由村党总支具体负责,农户以土地入股集约化管理的模式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委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筹建产业基地。2023年至2036年,每年4个村固定分红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


党组织示范,沿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平川镇东部沿江三个村委会曾作为特困村委会,被列为全县重点帮扶村。沿江的党员、群众不等不靠,发挥“拓荒牛”精神,破除资金、技术、观念壁垒,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沿江地区先后实施了朱苦拉高原特色水果(柑橘)种植、东升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得底么红美人柑橘种植项目,为沿江三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奠定坚实基础。在党组织带动下,周边群众改变种植观念,4000多群众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实现家门口就业。东升石榴基地年劳务支出16万元,提供近百个零时务工岗位。


❖
面对乡村振兴为产业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平川镇各级党组织大力发扬拼字当先、抢字当头的精神,通过党建引领抓产业,抓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招”,不断壮大全镇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图文/李燕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