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小山村“晒出”靓《家谱》

8月6日,地处魚泡江畔的宾川平川镇古底的汉邑小山村张义家院内热热闹闹,经过几年精心续编的《张氏家谱(汉邑版)》在这里正式发行,成为多年来小山村里最热闹的一件大事。

汉邑村是宾川县平川地区地下党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宾川县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2年被大理州列为革命遗址。汉邑村张氏家族,自迁滇九世祖鹤冀公于清乾隆年间从大姚县石羊镇南关迁来汉邑居住、繁衍,至今二百多年,尚未牵头修纂过本姓族谱,有关家族先贤及长辈家族的信息,多数是从先辈的口述中得知。

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发展,村中张姓族人修谱的愿望日渐强烈。曾任云南省宗教局副局长、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巡视员、迁滇始祖第十九世孙张勇与村中兄弟张俊、张义、张雷共同谋划,历时四年多,收集资料,拜访长辈有识之士,拜谒祖宗坟莹、采访拍照等,完成后期的审读、编辑、校印工作。2020年初,《张氏家谱(汉邑版)》形成初稿,2021年初,初步设计装帧及文字稿清样书,初步校对及退改后,上机印刷装订。

此次修续家谱,认真参考了祥云梨园村、禾荞村、大姚石羊、弥渡小罗荡、平川禾头村、拉乌、古底永顺等能见到的各版族谱,引用了相关的部分史料,收录了宗亲所修族谱的封面及相应序言,辑录了《历代宗祖庐墓》《张氏家谱宗图世系》《张氏源流总派图》,收录了《张氏历代宗祖墓碑墓志铭》,此外,还收录了当下族人的部分文艺作品(诗、联、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增加了张姓源流、发展变迁及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宗亲们了解张姓作为中华大姓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激发爱族爱家、爱乡爱国的文化自信。

族谱是族群发展史的百科全书,又是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部、教育部、档案局联合发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亟待开发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家族制度以及地方史料。张姓为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是我国大陆第三大姓,张姓历代先贤创造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主席说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著名作家冰心也说:“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族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汉邑村张氏家族自始迁滇祖张洪、张海,追溯年代久远,范围广,其内容涉及祥云、大姚、宾川的平川、古底、拉乌张姓家族,不仅对宾川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弘扬家风,提升文化自信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丹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