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州城镇老赵村:葡萄园变果蔬园 方寸地变聚宝盆



十月金秋,早已过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但州城镇老赵村的葡萄园里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葡萄藤上没葡萄,换上了新装,挂满了小灯笼般红红绿绿的番茄,农户们正在田间地头穿梭忙碌,采摘最新鲜的番茄,尽享这满园丰收的暖意和香甜。


老赵村农户于建萍便是这其中一员,红彤彤的番茄掩映于藤叶间,也映红了于大姐的笑脸,“今年我家葡萄田套种了1万株番茄苗,平均1200株/亩,现在正是卖的时候,今天摘了600公斤,卖了1600多块。”据了解,截至目前老赵村共种植西红柿2500多亩,按亩均产量6吨、市场价3至4元/公斤计算,预计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左右。


2012年老赵村便开始了“葡萄+”套种之路。当时老赵村党总支委员、妇女主任杨赵芳带头成立了老赵果蔬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销售模式,统一购买番茄种苗,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请专家指导操作,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借鉴经验,一带十、十传百,套种的队伍愈大愈强,丰收的蓝图也愈广愈美。同时,老赵村党总支还多次组织村组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外出到元谋、山东、海南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并广泛推广葡萄+番茄套种技术,并和元谋金沙种业达成合作,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为更好更快地服务农户,村里还建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员及时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信息快捷畅通,带动了更多农户参与进来。


在老赵村的番茄收购点,除了葡萄+番茄的老搭档,今年还出现了葡萄+黄瓜、葡萄+辣椒等新组合,“除了番茄,我们种植户还尝试套种了70-80亩的黄瓜和辣子,收购均价黄瓜1元/公斤、辣子4元/公斤,黄瓜亩产5吨左右,目前来看效果可以,销路打开后,计划推广葡萄多样化套种技术,增加老百姓收入,一块地挣几份钱。”杨赵芳说道。

果蔬套种,寸土生金。近年来,老赵村以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实践“葡萄+”套种模式,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葡萄地套种周期短、见效快的时令蔬菜,把葡萄园变果蔬园,传统农业变高效农业,一地生多金,变成聚宝盆,不断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葡萄+”套种产业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图文/王春 张鸿灵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